贷款购车缘何火不起来

【我购爱车 】栏目   编辑整理:中国保险网   (2000年6月15日)


  199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允许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开设汽车贷款购车业务。贷款购车在生产厂家、经销商及传媒的渲染下,曾一度沸沸扬扬。

  然而,时间已过去半年多了,对于习惯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中国人来说,贷款消费能否成为消费时尚呢?据记者了解,贷款购车的举措除刚推出时获得一些喝彩之外,并未形成人们所期望的那样“热烈”,真可谓“曲高和寡”,应者寥寥。那么,贷款购车为何火不起来呢?

  为了找出答案,春节前后,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和汽车经销商,得出的结论是:汽车现行售价过高,收费太重,普通百姓没有经济实力买车是阻碍汽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原因。

  有人算了一笔帐,若贷款7万元购一辆奥拓汽车,维修费暂且不说,养一台车从保险费、停车费、养路费、汽油费等,一个月的开销不少于1000元,一年以1万元计。

   私人贷款购车,以桑塔纳为例:车价12万元,银行首期收费4.8万元,贷款金额7.2万元,贷款年限5年,每年还款(不含息)1.44万元。加上一年的汽车各种收费1万元,一年的贷款购车总消费支出高达2.44万元以上。

  一个居民家庭要想贷款购买一辆12万元左右的汽车,一车还贷加上各种费用大约需要2.5万元,也就是说,从贷款之日起的5年内,贷款者每月至少需开支2500元以上的经费才能开上“自己的车”。可以这样说,一般家庭,每月要开支如此大的经费,大部分家庭是会感到“囊中羞涩”的。

  现实生活中城市普通居民家庭的经济承受力有多大呢?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12个大城市,普通居民月收入不到1000元,年收入也不过1.2万元,家庭收入一般在2—3万元。而贷款购买一辆12万元左右的车,一年的消费总支出为2.5—3万元,普通家庭只有不吃不喝,将全年收入都用于购车,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普通居民家庭真正能买得起车的微乎其微。就是有的家庭倾其积蓄或向银行贷款购车,一年两万多元的费用支出,无疑将成为居民家庭购买力的一道“难关”。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3—4万元以内的经济型小汽车适合于目前中国家庭经济购买力。可见,汽车生产厂家只有加大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开发适合于普通居民家庭购买力的经济型小汽车,才是中国汽车工业持久、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

  打算贷款买车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贷款的方式、时间、利率等问题。对此,我们采访了有关部门,他们答复如下:

  贷款方式:有抵押(银行存单、国库券、债券、房产)、质押、保证三种,所购车以国家骨干汽车企业产品为主;借款人首期付款不得少于购车款的20%,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购车款的80%,贷款期限最高不超过5年;贷款采用分期归还法,利率按银行现行利率执行,若国家调整利率时,贷款利率也随之调整。

  贷款买车讲究量力而行,关键是要收入稳定并达到一定标准,切不可不顾经济实力而盲目贷款。

  采访中我们还发现:没车的人真想拥有一辆自己的私家车,而有的人买了车又烦车,私车族的酸甜苦辣局外人是难以体会的。有的人说,买了车就等于背上了一个经济包袱,一年的费用至少一两万,加上偶尔出个交通事故或被罚款什么的,一年下来费用不少;开车不如骑车快,握着盘子练忍耐,城市交通拥挤,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缓慢行驰的汽车还真的不如骑自行车快;路上停车难,星期天逛闹市,最令私车头痛的是泊车不方便。

  如此种种,贷款买车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尽管银行介入汽车消费虽然能促进汽车消费热潮,但私人购车真正要形成气候还需社会各方齐心协力,汽车工业的发展只能走“群众”购买路线,只在依靠“群众”才能掀起热潮。



转发此页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