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储蓄增加收益减少损失

【理财常识 】栏目   编辑整理:中国保险网   (2000年6月15日)


    存款本金的损失,主要是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如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即会出现负利率,存款的实际收益≤0,此时若无保值贴补,存款的本金就会发生损失。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措施,以减轻损失。

    1、如无特殊需要或有把握的高收益投资机会,不要轻易将已存入银行一段时间(尤其是存期过半)的定期存款随意取出。因为,即使在物价上涨较快、银行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而出现负利率时,银行存款还是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的。如果不存银行,又不买国债或进行别的投资,现金放在家里,那么连名义利息(银行支付的存款利息)都没有、损失将更大。

    2、若存入定期存款一段时间后,遇到比定期存款收益更高的投资机会,如国债或其他债券的发行等,此时,储户可将继续持有定期存款与取出存款改作其他投资两者之间的实际收益作一番计算比较,从中选取总体收益较高的投资方式。例如,1995年3年期凭证式国债发行时,因该国债的利率为14%,高于当时5年期银行存款的利率,于是,有部分投资者便取出原已存入银行的3年或5年的定期存款,去购买95年3年期的国债。对于那些存期不足半年的储户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收益大于损失。但对于那些定期存单即将到期的储户来说,用提前支取的存款来购买国债,损失将大于收益。因为尽管3年期和5年期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低于3年期国债,但到1996年7月份为止,保值贴补率仍保持在5%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与保值贴补率两者相加,其收益率仍远远高于96年3年期国债14.5%的收益率。因此,对于那些手中的定期存单即将到期(或存期已满1年)的储户来说,不经过仔细计算,就盲目地提前取出定期存款,改作其他投资,实际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如有一位储户,拿着1993年5月15日存入的整存整取3年期定期存单 l万元到银行要求提前支取,购买95年3年期国库券,银行工作人员为他算了一笔帐:如不考虑保值因素,按存入日10.80%的年利率计算,该储户到期时应得利息3240元;购买国库券,到期应得利息4200元。该储户如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储蓄利率和1年零10个月的存期来计算利息,实得578.6元。计算公式为:(12+10)×2.63‰×10000=578.6元,把几个数字比较一下,买国库券虽比存满3年多得利息960元,可是提前支取却要少得利息2663元,你说此举合算吗?

    3、对于已到期的定期存款。应根据利率水平及利率走势、存款的利息收益率与其他投资方式收益率的比较,以及储蓄存款与其他投资方式在安全、便利、灵活性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如工作性质、灵活掌握投资时间的程度,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进行重新选择。

    4、在利率水平较高,或当期利率水平可能高于未来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可能下调的情况下,那些不具备灵活投资时间(如每天早出晚归的上班族)的人来说,继续转存定期储蓄是较为理想的。因为,在利率水平较高、或利率可能下调的情况下,存入较长期限的定期存款意味着可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因为利息收入是按存入日的利率计算的,在利率调低前存入的定期存款,在整个存期内都是按原存入日的利率水平计付利息的,所以可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

    在利率水平较高,或利率有可能调低的情况下,金融市场上有价证券(如股票、国债、企业债券)往往处于价格较低、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水平,如果利率下调,将会进一步推动股票、债券价格的上升。因此,在利率可能下调的条件下,那些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并能灵活掌握投资时间的投资者,亦可将已到期的存款取出,有选择地购买一些债券和股票,待利率下调,债券和股票价格上升后再抛出,可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当然,利率下调并不意味着所有有价证券都会同步同幅的上升,其中有些证券升幅较大(如1996年5月1日利率下调后,96年3年期国债升幅在所有国债现券中居第一位),有些升幅较小,甚至可能不升。投资者应认真分析选择。

    5、在市场利率水平较低、或利率有可能调高的情况下,对于已到期的存款,或可选择其他收益率较高(如国债)的方式进行投资,或可选择期限较短的储蓄品种继续转存,(不同期限转存,如3年定期存款期满后改存半年定期存款,需要到储蓄机构办理手续),以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或等存款利率上调后,再将到期的短期定期存款,改存期限较长的储蓄品种。

    对于那些收入不高,对利率的变化及走势不了解或信息迟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又很低的部分离退休老人来说,选择较长期限的定期储蓄存款,是较为理想和明智的。因为,3年或5年的定期储蓄存款不仅安全性好,且存取方便,绝大部分储蓄机构还为到期的定期存款提供自动转期服务,储户不会因到期忘记提取或转存而影响利息收入。

    总之,只要储户根据利率的水平及变动趋势的分析判断,并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较好地选择投资方式与储蓄品种,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争取获取较高的收益。 
  
 


 
 


转发此页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