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聚焦百姓 > > 正文

提醒!谨防这些保险消费误区

[ 2022-07-14 10:13 ]   来源:[ 网络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寿保险产品具有保障与规划功能,不能简单等同于银行储蓄、理财产品以及基金等。保险销售也不能将保险产品收益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简单类比。

  保险公司、消费者协会以及监管部门不会主动给消费者打电话引导消费者退保。保险公司不能向消费者承诺保险合同之外的各种收益。

  7月8日是第十个“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10年来,我国保险保障水平及大众保险消费理念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与保险相关的纠纷和不法行径也不断增多,提高投保人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利率水平走低,部分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在互联网平台走红。农银人寿产品市场部总经理乐天表示,人寿保险产品具有保障与规划功能,不能简单等同于银行储蓄、理财产品以及基金等。保险销售也不能将保险产品收益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简单类比。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也是保险产品重要的销售渠道。消费者通过银行渠道购买产品时有以下三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确认所购买产品是保险产品还是银行理财或者是大额存款等,避免“存款”变“保险”。二是保险产品的收益多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相关,不要轻信保险产品有确定的高额收益的承诺。确认保险合同条款,不要因贪图退保费用等,提前解除保险合同,导致利益受损。三是根据消费者自身的收入水平,利用闲置资金在投资组合中补充保险产品。

  此外,还要防范不法分子打着“卖保险”的旗号进行诈骗。近年来,在一些线上线下平台,总有不法分子打着保险理财旗号,虚构保险产品,以高额利息诱导消费者购买,实则进行非法集资。

  中德安联人寿客户服务部消保工作负责人陆臻表示,消费者对“高额回报”保险产品要提高警惕。一是要看清销售人员身份;二是要认清保险产品,不要盲目听信“收益高”“回报快”等不实承诺;三是要注意缴费方式,选择保险公司自动扣款或转至保险公司账户付款;四是及时确认保单的真实性。消费者在收到保险合同后可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如有异议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服务电话咨询确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法分子的诈骗伎俩不止于此。一些退保黑中介利用消费者逐利的心态,对投保人设下“连环套”。首先,许下高额退保利益,诱导消费者退保,进而骗取退保手续费。在消费者付出高额手续费并提交个人信息后,不法分子转变态度,引诱消费者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进行诈骗。最后,消费者不仅财产受损,个人信息还可能被层层倒卖。多位业内人士提示,无论是保险公司、消费者协会还是监管部门都不会主动给消费者打电话引导消费者退保。保险公司更不能向消费者承诺保险合同之外的各种收益。消费者如果接到类似内容的电话,要特别留心。

  保险产品由于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消费者在日常选择中也会遇到各类难题。例如不少人都会有发烧、感冒等小病需要去医院看门诊的经历,每次检查、治疗的费用少则百元,多则上千元。于是,不少保险公司推出门急诊医疗险,可是消费者对于门急诊医疗险的选择还存在不少疑问。

  据了解,保险公司会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就医行为特征开发专门的产品。比如很多公司会有专门针对于青少年或婴幼儿等未成年人群的门诊险。众安保险健康险事业部产品专家王顺介绍,门诊医疗险属于健康保险产品,除了基本的保险条款,最重要的是看清等待期。保险等待期也被称为免责期或者是观察期。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等待期,如果在等待期内发生了保险事故,受益人是无法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的。门急诊医疗险通常的保障周期为一年,针对疾病有的等待期是30天,有的甚至更长。另外,还有部分门诊险在条款中设置了单次报销的限额、免赔额等门槛。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要看清合同条款,避免后续理赔纠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科技之家潮红网 · 上班途中遭遇车祸死亡,参保尚未缴纳工伤保险费怎么赔 · 医保支付如何通过支付方式把钱“花在刀刃上”?国家卫 · 保险代理人骗取老人92万余元,消费者如何提防“温情陷 · 储蓄型保险再掀销售热潮,为何热卖? · 保险宣传日|保险机构线上线下联动 传播保险大爱 · “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微博活动:这届年轻人该如 · 7月1日起,这些费用医保能报销了! · 特别企划|儿童保险你了解吗?都保什么 · 互联网保险扣费投诉多,一不留神保费就变多 · 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失业保险金、补助金申领一站解决
保险秘书
最新文章
 聚焦百姓
 人物特写
 曝光台
 保险股

Copyright © 1997-2018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保险公司 | 股票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 基层信息 | 配资 | 商讯 | 证券 | 上市公司 | 股市 | 港股 | 银行 | 基金 | 理财 | 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