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保险评述 > 正文

分析:谁为巨灾损失买单?

[ 2008年5月20日10:05 ]   来源:[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5月18日,财政部会同民政部追加甘肃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1亿元,用于地震灾民转移安置生活救助。截至5月18日17时,中央财政已累计下拨抗震救灾资金57.82亿元。加上地方财政投入的19.84亿元,全国财政部门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77.94亿元。截至19日13时全国共接收捐赠款物108.34亿元。

  据财政部相关人士介绍说,新拨付的11.7亿元救助资金中,增加了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5亿元,用于四川灾区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安排资金3.5亿元,用于向四川灾区调拨中央储备粮15万吨和中央储备油1.4万吨,保障灾区粮油供应;向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四省(市)拨付综合财力补助资金2亿元,用于受灾群众救治、倒房重建、损毁设施修复等;其它救灾资金1.2亿元,用于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等。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国际巨灾风险建模公司AIR环球公司日前对这次地震的损失进行了估计,得出的惊人数字是,本次地震造成的所有投保和未投保保险的财产损失可能超过1400亿人民币。而其中投保财产损失可能为20至70亿人民币。

  巨大的差距引起人们对保险功能的质疑,而业内人士则再次发出对建立巨灾风险保障机制的呼吁。

  保险供给需求双低

  来自保监会的消息称,截至5月18日,国保险业支付地震灾区保险赔款已达到1462.9万元。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10万件,被保险人死亡4434人,伤残2841人,被保险房屋倒塌2.84万间。

  以中国人寿(601628行情,股吧)(601628行情,股吧)为代表的寿险公司都在为本次地震灾害的救灾和赔付忙碌,相比之下,巨额的财产损失却很少能得到赔偿。

  人保财险一人士表示,这次地震造成的赔付包括寿险和财产险两个方面,寿险中比较突出的是产寿险公司均有销售的学生平安意外保险,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属于学平险的保险责任范围,而在财产保险的一般保单中,地震大多数都是被列为除外责任的。

  正在四川的太平洋(601099行情,股吧)(601099行情,股吧)产险常务副总经理许建南说,目前接到的主要是车险理赔,金额较小的理赔则快捷处理。“一般工程险是包含地震险的,其他产险可能并不包含,不过现在我们都是统一去现场查勘,以后如何理赔我们还要制订具体的方案。”

  AIR估计该地区家财险投保地震风险的比例非常小,企财险投保比例稍高;尽管地震责任险在建筑安装工程险保单属于强制性条目,很多小的工程项目也并未购买建筑工程险。

  一财产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工程险的标准条款中都包含地震责任,而购买财产保险如需要地震风险保障则要购买附加地震保险,但由于地震附加险费率较高,投保的人非常少,同时因为承保风险太大,保险公司一般也不会主动向客户推荐。

  另一财险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地震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地域性和相关性,属于典型的巨灾风险。而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所有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且频率高、分布广、损失大。

上述人士介绍,地震附加险是2000年7月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收费标准一般为主险的10%。其保险责任为“直接因破坏性地震震动或地震引起的海啸、火灾、爆炸及滑坡所致保险财产的损失”。

  对此,人保财险的人士表示,工程险承保的是施工阶段,如果遭遇地震灾害也如同其他风险一样,赔付金额为使在建工程恢复到出险前的状态。而财产险因为已经投入使用,投保又比较集中,如果某一地区发生地震,赔付额巨大,应该通过其他机制来解决这部分保障。

  另一财险公司负责人则称,在没有财税鼓励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没有动力去以小博大。“如果地震保险被全面推广,这一次地震就会使整个保险业全军覆没。”该人士表示。

  呼之不出的巨灾机制

  巨灾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已是迫在眉睫。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风险管理论坛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巨灾风险突发性很强、风险结构复杂、损失程度大,仅仅依靠商业保险难以独立地承担损失保障的责任,应建立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保监会一直在酝酿建立起巨灾应急处理的长效机制,提高保险公司面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而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也设计了一整套巨灾风险保障体系,“简单的说就是包括直保公司、再保公司、国际再保险公司、国家财政在内,多方参与、多层次的巨灾保险体系。”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但是推进的速度并不像保险业所期望的。

  该人士还说,巨灾保险机制的建立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多方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制建立的效率。

  建立巨灾保险机制需要保险业的专业人才和机构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财政部门提供直接拨款或补贴及相应的税收优惠,地方财政给予相应的配合。

  据该人士透露,民政部也有打算将国家每年拨付的灾害援助以基金的形式进行运作。

  一位保险业的学者告诉记者,建立完整有效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应该由财政支持,巨灾保险和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而巨灾保险作为其中最市场化手段,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巨灾保险为强制性质,投保了企财险或家财险时,必须按照一定费率购买巨灾保险,这部分巨灾保险的保费收入将被纳入巨灾保险保障基金内。

  其次,国家财政还会每年向基金进行直接拨款,或确立相对固定的其他资金来源,用以充实巨灾基金。不需要动用基金时,由现有保险公司或专业保险公司进行资金运用保值增值。

  这位学者认为,这样的机制,比照财政的直接拨款来讲,会更有效率。财政救济通常在对人身的救助上往往比对财产的救助更及时更高效。

  几种模式选择

 瑞士再保险资本市场部高级副总裁杜斌旗表示,应建立保单持有人、国内保险业、全球再保险业、资本市场和国家共担自然巨灾风险的机制,使非常极端的巨灾损失也可以获得保障。

  知情人士透露,对巨灾风险机制的建立保险业已研究了很久,国外也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技术已不是问题,关键是框架的建立迟迟不能实现。

  一种国家财政出资建立巨灾风险基金的模式被屡次提出。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由政府出资购买商业保险,获得地震保险的保障,商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再保险将风险转移到国际保险市场,同时还可利用金融市场的信用链条,以证券化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

  人保财险一人士介绍,巨灾债券在国际市场已被广泛采用,它采用第三方托管的方式,将发行债券募集到的资金投资于高安全领域,以解决风险突发时的即时支付问题。

  “投资者一般为企业,虽然因投资渠道有限收益率不是很高,但仍然具有吸引力。同时投资者也要承担巨灾出现时动用资金而导致债券清盘的风险。”上述人士称。

  杜斌旗表示,巨灾债券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可以用来分散其投资组合,提高其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方式,就某项资产而言,与组合中的其他资产的关联性越低,加入到该组合所能带来的益处就越大。

  中再集团一人士表示,短时期内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做法仍是由财政出资效率较高,由政府提供低保障、广覆盖的补贴,其运作机制是对于个人和企业财力无法购买的商业保险,由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购买地震保险。

  “但任何方式都有定价的问题,必须要对出险概率进行评估,对于地震高发地区就不应鼓励企业发展和个人居住,不能因地价高低忽视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在评估风险后决定是否提供财政补贴。”该人士称。

  2006年,人保财险启用由美国AIR环球公司开发的专门针对中国的地震模型,按照模拟的方法,进行全国范围、特定地区和单一标的的风险评估,一方面可以在承保前确定某一标的的损失概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承保后确定可能带来的最大损失。

  瑞士再保险还提出了一种共保的方式。即在国内提供标准的保单条款,确定相同的免赔额和损失限额。

  “这一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各保险主体的恶性竞争,我国目前的地震附加险费率仍然远低于应有水平。”上述中再集团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孙轲 赵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巨灾损失赔付总额3倍封顶2010/5/4
·  巨灾损失使再保险业面临挑战2010/4/12
·  美、日两国巨灾损失分担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保2008/7/22
·  谁为巨灾损失买单 2008/5/20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