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保险评述 > 正文

挖掘保险文化内涵 促进保险机制建设

[ 2010年5月14日10:33 ]   来源:[ 中国保险报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汶川地震两周年之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举办“保险文化建设与巨灾机制研讨会”,立意高远。从保险慈善文化的角度,探讨保险业在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对于深刻理解和运用好保险机制意义深远。

  保险机制在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中的角色与作用

  运用保险机制,可以有效转移灾害造成的损失,使投保群众在遭受巨灾之后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补偿,减少巨灾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我们看到,近年来发生的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事故中,保险补偿有效分担了政府和财政压力,在促进受灾企业和群众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国内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但保险理赔数据与灾后总体损失的巨大反差,又促使各界反思我国保险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当前,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保险赔款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不到5%,远低于全球同类灾害中保险赔付超过30%的平均水平。除了巨灾保险机制、政府支持机制等的缺位,我国长期的救助理念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根源。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依靠财政救助和社会捐助来帮助受灾民众进行基础设施的重建。尽管社会各界纷纷表现出慈善之心,伸出了援助之手,但在自然灾害频发面前,如果没有一个较为有效的灾害经济损失补偿机制,每次都需要发动社会捐款相助是难以为继的。只有将人们慈善的理念,外化为市场化、制度化的社会救助机制,才能使救助活动稳固而持久。

  深入挖掘保险文化的慈善内涵,大力推广制度化社会救助机制

  在社会救助机制的完善中,应力求丰富保险文化的慈善内涵,全方位增进人们对保险机制的理解与运用。认真思考保险的文化内涵,力求通过强化保险文化建设,推动保险意识的提高和保险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笔者认为,保险的慈善内涵,对扩大保险覆盖面,改变行业发展的定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与慈善具有天然的一致性

  从保险业的起源和诞生看,保险和慈善是天生的一对孪生姐妹;从追求的目标看,“互助共济”、“雪中送炭”,“稳定社会”、“造福人民”,保险和慈善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是一种市场化、制度化的慈善事业,所谓“制度化”,源于保险合同对各种可能事故的赔偿有着明确约定,没有或然性,事后的补偿有着制度性的保证;所谓“市场化”,源于它按照商品买卖的市场法则运行,没有人情世故的羁绊;此外,由于它建立于大数法则基础上,又有着严密的科学性,在市场经济中可以独立生存和发展。

  (二)彰显保险文化的慈善要素的重要意义

  深入理解保险的慈善内涵,明确“保险是一种市场化、制度化的慈善事业”这一定义,对保险业自身发展将会产生全新的影响。

  一是对保险行业的重新认识。保险慈善文化是保险人对传统慈善美德的继承和光大,是保险人对人间真诚、友情、关爱、仁慈、善良等道德要素的领悟和运用,是在诸多方面为社会化解矛盾、为政府承担责任、为百姓分担忧愁,具有大爱情怀的社会责任行业。二是对保险从业人员的重新认识。销售人员销售保险就有了播洒爱的高尚,从业人员的心灵会因此而得到净化,保险从业人员就能执著地奉行为人避险、为民造福的行为理念,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培养慈善的思想品德和慈善的精神追求,误导等行为从理念上就不能为文化所接受。三是对保险产品本身的重新认识。“一个对家人和社会没有爱的人不需要购买保险”,保险产品本身包含了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客户更容易从风险管理和企业责任、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角度来考虑保险的需求。四是对保险消费者的重新认识。购买保险者也有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奉献爱心的高尚,不再有患得患失的遗憾。

  大力弘扬保险慈善文化,促进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保险业要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除了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文化建设上要进一步突出保险行业特色,改变从业人员、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从根本上创造行业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在行业文化建设上突出慈善内涵。保险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和行业长期战略,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全行业在加强对行业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充分通过搭建行业内外互动平台、加强宣传引导等途径,着重突出慈善“润物无声”的作用,切实彰显慈善在保险文化建设中的要素成分。

  二是在从业人员教育上突出文化特色。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在发展问题上,三流靠生产,二流靠营销,一流靠文化。因此,从业人员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销售、管理等技能上,更要突出慈善等保险文化层面教育。要采取多种方式传递慈善文化的传统性、时代性、大众性的文脉,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理论中,更要在实践中用制度形式将其固化,真正融入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中。在改善行业社会形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在消费者教育上突出保险的慈善大义。当前,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程度仍不高、保险意识不强、购买意愿较低,消费者行为不理性,消费者市场仍处于典型的培育阶段,保险意识的提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之性本善,通过突出对保险的慈善大义宣传教育,推动保险业与慈善事业相互促进,相信保险行业更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认可与信任。

  四是在公益事业投入上突出保险本质。保险公司是最热衷做慈善的机构之一,几乎每家保险公司每年都定期参与一些慈善和社会公益项目,保险从业人员要做慈善文化的信仰者、遵循者、传播者和示范者,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除了这些,他们应该关注自己的业务,这也是一种慈善,要将保险业的商业性与公益性有机结合,探索保险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当前,保险业要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除了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文化建设上要进一步突出保险行业特色,改变从业人员、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从根本上创造行业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文章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