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花旗浦发10年恋情终结 太保接盘频频布局银行

[ 2012年3月29日10:00 ]   来源:[ 时代周报 ] 李意安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随着花旗银行将最后持有的2.714%的浦发银行股份转让给中国太保,花旗与浦发的10年相恋,画上句点。

  3月20日,花旗和浦发双双发布公告称,花旗银行通过大宗交易全数出售浦发银行股份,共计5.06亿股,占比2.714%。接盘者则是中国太保及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成交价为8.33元/股,较浦发银行3月19日收盘价9.28元折价10.24%,成交金额总计42.16亿元。按照当前汇率,花旗银行此项交易的全部收入为6.68亿美元,计税后获利3.49亿美元,较10年前花旗斥资6亿人民币入股浦发,此番退出,获利颇丰。

  花旗浦发10年恋情终结

  2002年,花旗投资近6亿人民币购买浦发1.81亿股,占当时浦发银行总股本的5%,成为第四大股东,2003年,双方就信用卡业务展开战略合作,2006年2月双方又签订协议,花旗承诺增持浦发股份至19.9%,并在5年内维持积极合作关系。

  然而时隔不久,同年11月,花旗又成功入股广发,占20%的股权。而另一方面,2010年,急需引资的浦发引进中国移动作为新的战略投资者,中国移动拿出近400亿真金白银购入20%的股权一举成为第二大股东。今年2月花旗获牌独立发卡,在信用卡业务上再不必与人分食,遂此前与浦发联名发行的信用卡将由浦发全权接手,花旗派驻的人员也将撤出。

  “今天之后,花旗与浦发银行的长期战略关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欧兆伦先生表示,“中国一贯都是花旗最为重要的市场,进入2012年,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投资以支持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和服务我们不断增长的广泛客户群体。”

  浦发方面也表示已与花旗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安排,“双方将继续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战略合作,具体包括:花旗将为浦发银行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技术支持和商业银行服务支持;并将在公司银行与金融机构、个人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技术支持培训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并表示与花旗一致认为,“双方已持续近十年的战略合作卓有成效:我行学习了国际先进同行的经验,花旗方面则积累了宝贵的本土经验,双方一致希望未来继续加强和深化这种互利合作的战略合作。”

  浦发方面强调,花旗的“沽清”行为不会对其日常经营带来影响。但尽管如此,早在公告发布前两日,浦发股价已然经历一轮深跌,公告发布当日更是领跌银行板块,市场信心受挫。截至本报记者发稿前,股价一直处于低位盘整。

  浦发和花旗的十年合作自始至终都是基于信用卡业务。这项合作始于2003年,花旗以派员方式对联合信用卡的开展实行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并帮助浦发信用卡中心顺利完成信用卡系统群的整体升级扩容。

  “浦发的信用卡发卡量累计达到611万张,这个成绩其实还可以。”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据悉,信用卡启用率和使用频率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然而除此以外,双方的关系就始终未有新的突破。“现阶段外资银行对中资行的战略合作空间仍存局限,浦发属于上海国企,政府控制力度比较强,花旗的话语权有限。花旗肯定一开始是抱着战略控股的希望的,后来被无情按灭了,那么财务投资者获益离场了。”金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花旗谋取广发话语权

  2010年,浦发引入中国移动作为新的战略投资者,中国移动也凭借购入20%的股权一举成为第二大股东。花旗所持浦发股份被逐步稀释,更多地沦为了一个财务投资者的尴尬角色。

  3月14日美联储发布的美国最大型银行“压力测试”结果中,在一级资本比率5.0%、杠杆比率3.0%的红线上,花旗银行均以0.1%之差未能越过。抛售浦发股份可以直接套现42亿元,这推动了花旗的选择。

  “花旗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这几乎是所有人对这场十年姻缘作出的最后总结。“花旗对广发银行的实际控制力度远远超过其对浦发的控制能力,这应该是它移情广发银行的一个重要原因。”金鳞告诉记者。

  多家股份制银行都有外资战略投资者,但没有任何一家像广发银行一样被外资牢牢管控。花旗现持有广发银行20%的股份比例,并和中国人寿、英大国际和中信信托并列位居第一大股东。

  2006年11月,花旗参与重组广发行。花旗入主广发之前,广发有400亿元的不良资产待处置。重组之初,广发有个庞大的21位高管阵型,经历改革后,确定“1+7”架构:在行长之下,设置7位副行长,此外还保留了董秘职位。9位高管中,花旗派驻了4位,经历“瘦身”后,花旗在高管话语权上占了绝对优势。花旗在浦发没有话语权,在广发则控制管理层,这显然更符合花旗的风格。

  新一轮年报尚未公布,截至2010年底广发资产总额达8143.90亿元,实现全年税后净利润61.89亿,各类存款余额6288.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68.39亿元,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8.48%。去年银行业利润高企,2011年成绩虽尚未公布,也可预见各项指标均有所增长,对比早在2006年广发的财务状态(资产总额还在3739.08亿,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90.66亿和2169.91亿,净利润为亏损6.24亿状态),重组之后,近年来发展初见成效。

  另一方面,就财务投资角度而言,广发IPO各项条件均已达标,外界揣测进程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就上市问题回应记者“二级市场低迷,时间窗口不好”,一旦广发上市,花旗所获得的财富效应也远超继续持有浦发所带来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花旗此举会不可避免地对二级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市场普遍预期,中国银行业的地方债务问题可能带来隐形攀升的坏账,国外投行因自身对资金的急切需求选择在现阶段纷纷获利了结难免对市场信心带来消极影响。穆迪信用展望报告认为,中国的银行已经过不良贷款周期的低谷,而随着经济发展开始放缓,以及房地产及地方政府贷款等部分高风险行业有沉重的还款压力,信用成本将会逐渐增加。

  太保频频布局银行板块

  而对于太保来说,这已不是其第一次对银行持股。

  在入股浦发之前,太保已经频频布局银行板块。早在2009年11月,太保斥资13亿元,参与杭州银行增资扩股,为该行第五大股东,在2010年下半年,太保再次斥资近13亿元,认购上海农商行2亿股,占增资完成后约4%的股份。另外,坊间曾一度流传太保欲入股天津银行。

  在3月26日太保业绩发布会上,太保董事长高国富明确表示:“该笔投资是保险资金的正常运用,我们持股比例也不高,这是基于保险投资策略的正常资产配置,而非战略性部署。”而太保相关人士进一步回应时代周报记者:“买杭州银行、上海农商行股权,也是仅出于财务投资考虑。”

  有趣的是,近期几乎所有的国内保险资产管理都出动参与银行业增资和受让股权。3月份险资更是集体出动进军银行股,从人保握手兴业到太保牵手浦发,保险资金已经斥资数百亿投资银行股。预计如果还有银行准备再融资,保险资金也将会持续守候。

  业内人士称,分享银行高利润、进行传统的财务投资当然也是重要原因,但一般而言,保险公司与银行的牵手多半离不开对银保业务的考虑。银保渠道对国内寿险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数据显示,2005年-2010年,银保业务以高达37%的年复合增长率带动了寿险业总资产以2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银保业务给寿险业带来巨额保费收入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优质客户。但长期以来,银保业务以规模为导向的粗放式发展形成的销售误导、违规经营、退保率上升等问题也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2011年以来,在银保新规、资本市场动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国内银保业务步入转型期。在整个寿险规模上涨6.1%的背景下,来自银行渠道的收入规模却由482亿下降为445亿,太保银保业务缩水严重。

  保险公司在与银行合作的时候需要谋求更多话语权,入股银行是不错的选择。险企通过股权投资成为银行股东后,保险资金参与银行的非公开定向增发,会成为日后展开全面战略合作的契机,这种合作对生硬的单一银保合作关系产生利好。除此以外,打造大型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也是险企的目标之一。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综合经营已成大势所向,过去两年一方面银行系保险不断涌现。太保和浦发都是财力雄厚的上海上市金融国企,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作为财务投资者,太保入股浦发或将可能在银保渠道上得到更大的业务支撑;另外,浦发也是一直受到保险公司青睐的银行之一,国寿、平安都曾是浦发的股东,浦发多年的经营业绩稳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也靠前,长期投资价值看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中国太保健康险公司正在审批 董事长称前景诱人2013/3/26
·  中国太保净利下滑四成 投资业绩保险增速双杀2013/3/25
·  太保遇寒冬 抗冻吗?2013/2/22
·  人寿新华太保三大险企保费收入继续下滑2013/2/21
·  中国太保1月保费收入196亿2013/2/21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