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出不去、进不来、吃不饱、抢着要的台湾寿险业

[ 2012年8月2日10:03 ]   来源:[ 工商时报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英国最大保险业集团英杰华(Aviva)日前不顾台“金管会”的反对,以168字的新闻稿,宣告与旧爱第一金分手。网络上流传的哀怨名句:“为什么在一起需要两个人同意,结婚还要爸妈点头,分手却只要一个人做决定?”拿来形容此一事件,倒也十分生动贴切。2008年1月第一英杰华人寿(现在的第一金人寿)正式营运时,不但得到爸妈(金管会)的祝福,小俩口也信誓旦旦要天长地久。哪知“婚后”不久,就因经营理念不合,英杰华放出要分手的讯息,恰似“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但“金管会”对于英杰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相当不谅解,坚持不答应。这是外商寿险公司“出不去”的情况。  

  在另一方面,法商安盛(AXA)集团于5月间向“金管会”递件申设在台分公司,却被“金管会”拒绝。安盛集团于1993年和澳洲商国卫合资设立安盛国卫人寿,集团总部于2001年决定撤出台湾市场,将4万多张保单出售给全球人寿,但安盛国卫人寿在台营业执照还在。安盛集团2006年并购瑞士信贷集团下Winterthur保险事业,进而取得瑞泰人寿,次年就把瑞泰人寿卖给中国人寿,这是安盛集团第二次离开台湾。安盛集团这次卷土重来,以英属百慕达商安盛人寿为主体,申请在台设分公司之所以被拒绝,原因是“金管会”对于安盛集团进进出出的作法十分感冒。这是外商寿险公司“进不来”的情况。  

  两家外商寿险公司“出不去”或“进不来”,“金管会”的决定,外表上看似大相径庭,但其实无论“出不去”或“进不来”,基本原因都相同:“金管会”不希望外商寿险公司“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增加市场的混乱,因为寿险业本质上应是长期经营的行业,而且台湾地区的寿险市场已经是个“吃不饱”的市场。  

  2011年台湾地区全体寿险业的保费收入受经济成长趋缓与前一年高基期影响,创近10年来的首次衰退,较上年同期减少4.5%。寿险业者受困于近十多年来利率持续走低,因而产生“利差损”,尤其多年前推出的高利率保单,更是许多经营已久的寿险公司最大的痛。并且,由于保障型寿险保单性质属于长年期负债,在岛内却没有足够的长年期资产(例如20年期、30年期公债)可以投资,借以达到“年期对称”。  

  遥想十大建设时期,台当局发行巨额长年期公债,业者购买公债,以公债利息为准,发行相对应的保单,笑称当时什么都不做也都可以获利。近几年来由于台当局公债发行余额已经濒临上限,以致公债发行额不敷各界所需,寿险业者赚取岛内利差的时代已经回不来了,因此目前有高达37%的资产配置于岛外,虽然赚了岛外的“利差益”,但常因汇率变动赔了“汇差损”。  

  此外,业者原先采用第四回合经验生命表,多年来由于岛内民众平均余命延长,死亡给付延后,业者还有“死差益”可以填补“利差损”、“汇差损”。今年7月1日开始,采用第五回合经验生命表,为反应平均余命延长,有关死亡保障的险种,保险费率降低,而使这部分的死差益减少;至于医疗险、长期看护险等险种,为反应平均余命延长,保费必须提高,此类保单的销售,在一开始可能会施展不开。因此,保险业继续成为“艰苦行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1年底寿险业有将近12兆元(新台币,下同)的资金,却只有4,319亿元左右的净值,而且亏损42亿元,但已经较2010年亏损215亿元有大幅改善。净值比率偏低,财务体质脆弱,连续数年亏损,获利前景看淡,本业这样艰困的行业,却还有人络绎于途,争相投入,乍看之下,实在令人费解。  

  坊间盛传,12兆元资金的运用,所产生的庞大周边利益,才是吸引人争相投入的原因。例如:超过7,000亿元的股票投资,成为证券经纪商极力争取的衣食父母;而寿险公司从养地到不动产完成开发,整个流程里的资金运用,更“造福”许多相关行业的业者。另外,保险公司庞大的业务员人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路资源。因而,这个艰困行业,除了被台当局接管的“国华人寿”情形特殊,其他公司经营权易手的情形这些年里仍陆续发生,尤其像南山人寿这种经营健全的公司,更引起各方人马竞逐。若非保险局对于股东适格性订定规范,否则“抢着要”的情况可能还会更热烈。  

  综言之,保险业由于其保险给付属于长期负债,且保户若主动解约更有相当程度的保单价值损失,因而若干寿险公司,其经营虽有亏损,也不致有“挤兑”之虞。于整体市场已趋饱和情况下,除非外商寿险公司有长期经营承诺,否则主管机关采取行政措施,使之“出不去”或“进不来”,恐难避免。整个寿险市场虽然“吃不饱”,个别公司却随时有人“抢着要”,看似充满矛盾,其实背后自有一套故事。主管机关宜对业者加强监理,莫让冰山底下的巨大冰层,撞毁了铁达尼号邮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分红险受创银保产品卖不动 寿险业排位洗牌开始2013/4/16
·  寿险业春天远未至 二月保费增速继续下滑2013/3/13
·  险企折戟农业大省 “收成荒”席卷2012寿险业2013/2/21
·  寿险业“重理财轻保障” 亟须转型2013/1/28
·  寿险业面临集中退保风险2013/1/18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