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低价竞争自食恶果 六成财险公司前三季承保亏损

[ 2012年11月1日10:57 ]   来源:[ 上海证券报 ] 黄蕾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一张流传于保险高层圈的“成绩单”,揭开了国内财险公司的生存现状。本报31日独家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国62家财险公司中,有多达38家公司出现承保亏损,其中中资21家、外资17家,承保亏损的比例高达61 %。

    


  这是今年以来,低价抢单、恶性竞争后的自食恶果。由于今年保费增量枯竭,以“老三家”为首的财险巨头,屡次挑起价格战,综合成本率持续上升;而作为另一架拉动保险公司盈利的“马车”——投资收益,今年的股债双杀,又令之变得遥不可及。

  股市低迷、竞争加剧,在这样不尽如人意的双重环境下,2012年财险公司盈利着实堪忧。

  中资:都是拼价惹的祸

  即便预料到自食恶果的收场,中资财险公司仍旧“飞蛾扑火”般地涌向低价竞争。

  无论是车险、还是非车险,今年整个财险市场都充斥着“恶性竞争”的味道。本报记者与江浙沪多家财险公司部门负责人交谈后发现,从车险到企财险,再到重大工程险项目,今年的报价一家比一家低、一年比一年低。

  以9月上旬江苏某个“交通设施建设期综合保险项目”为例,16家财险公司参与投标,其中最低报价与最高报价相差近三倍。“虽然最低报价的财险公司一开始预中标,但最后迫于舆论压力,这家财险公司最终选择退出。”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这样的拼价态势,已蔓延至整个财险领域。在占财险比重较大的车险市场,手续费“红线”屡屡被突破。面对手握大量客户资源的4S店、汽修厂,中资财险公司争相贴费、贴点,拱手将来之不易的利润让给了车商。

  这样的恶性循环,已经体现在了数据上。从本报拿到的这份财险业成绩单来看,今年前三季,41家中资财险公司中,有多达21家公司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超过了100%,这也意味着这21家公司的承保利润率(1-综合成本率)是负数。而在所有41家中资财险公司中,仅有11家公司今年前三季承保利润增长率是正数。

  深究“飞蛾扑火”的背后原因,无外乎于今年财险市场的格外严峻。首先,因新车销售下滑、经济大环境影响,财险增量业务陷入低谷;其次,过去两年将车险保费带入高增长的电销模式,目前正陷入产品同质、价格同质,和在新增客户有限的情况下,存量客户被挖掘殆尽的困境。

  一方面财险“蛋糕”在缩小,另一方面抢食者却与日增多。在市场严峻的形势下,财险新军的不断扩容,让现有的财险公司倍感压力。于是,拼价也要捍卫市场份额的非理性经营思路,油然而生。

     外资:备战车险成本徒增

  虽然外资财险市场的竞争不如中资般激烈,但仅从数据上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外资财险公司的承保亏损比例,要比中资高得多。

  从这份成绩单来看,21家外资财险公司中,仅有东京海上、丰泰、三星、乐爱金这四家外资录得承保正收益。多达17家外资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超过了100%,即承保利润率是负数。

  一向在价格竞争中偏理性的外资财险公司,缘何承保收益境况反不如中资同业?多位外资财险公司高管直言,原因有二:一是今年以来,完成改制后的外资财险正处于全国机构布局阶段,导致费用成本突增;二是交强险正式向外资开放,为备战全面进军车险市场,外资财险必须在渠道、人才、团队、系统上付出上亿的高投入。

  无论中资还是外资,无论何种原因,一个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财险公司的面前。那就是,由于承保不见收益,投资又现浮亏,拉动保险公司盈利的这两架马车,今年恐难如预期般给力。相比前几年赚得盆满钵满的行业高景气,今年整个财险业下行趋势已定。

    外资交强险开售 费率无差别

  外资交强险在渝正式开售,重庆市民即日起就可全面享受外资车险服务了。昨日,商报记者了解到,利宝保险已正式在渝开售交强险。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外资交强险在费率上和中资保险公司政策一样,但此举会使原来在外资险企购买车险的车主更省心。虽然短期内难以改变财产保险市场格局,但对于促进财险公司更好为大众服务,提供更多选择都是重大利好。

  费率和中资险企无差别

  30日,商报记者从利宝财险公司了解到,利宝财险已于本月中旬开始在全国展开交强险业务,这也是首家正式进军交强险的外资险企。

  “重庆市场已经卖出了几单交强险了,在交强险的价格方面我们和其他公司一样,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一位来自利宝保险的人士透露,对于首次投保的新车来说,正常情况下一年需要缴纳的交强险标准保费为950元。没出过事故的车主能获得更优惠的交强险价格,如上年没有出险,保费可下浮。

  尽管保费上执行的是“齐步走”,但外资交强险的推出也意味着,原来在外资险企购买车险的车主可省心了。之前由于外资险企不能经营交强险,而只能再到其他中资公司购买交强险,这种不便很快将大幅改观。截至昨日,全国共有6家外资财险企业获得变更业务范围的许可。除利宝外,其他5家公司还需提交经营交强险业务的资格申请,通过验收后才能正式获得经营交强险资格。

  小型中资财险面临冲击

  “这意味着到外资购买车险更加方便,增加了一个险种后的外资险企在竞争力上也会更有优势。”市内一大型中资财产险公司负责人表示。此前,交强险多是和商业车险一起捆绑销售,消费者为了避免理赔不便,往往会选择在同一家公司购买两种车险。一直以来,外资险企由于缺乏交强险“牌照”,在经营车险业务时只能选择和中资公司合作经营,因此在整个市场上的占比一直不高。不过相应的,像利宝这样已在我市开展车险的外资财险公司,不得不面对交强险行业性亏损的风险。

  “短期内,重庆车险市场格局很难有较大变化,因为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不高,网点设置有限,对各中资公司的市场份额没有太大影响。”重庆工商大学保险行业专家谭湘渝教授认为,从中长期看,对整个财险市场的影响还是深远的。目前国内大型中资财险企业拥有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因此受冲击可能较小,而一些小型中资财险公司或将面临较大挑战,因为外资险企在服务理念的比拼上往往走在市场前列。

  或带动保险费率下浮

  外资公司全面进入车险市场,对“有车族”来说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谭湘渝认为,一是打算投保的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二是投保外资保险公司交强险的客户,可以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商业车险险种。另外,外资公司进入车险市场,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有助于保险业提高整体车险服务水平。外资交强险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创新的理赔服务能给整个车险市场带来更多的积极作用,推动市场服务升级。

  商报记者了解到,作为第一项法定强制险种,交强险经营的总体要求是不亏不盈。而事实上,自2006年开办以来,交强险一直陷于亏损的泥淖中无法自拔。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陶存文认为,引入外资险企,或将倒逼交强险经营模式向市场化转变。

  交强险未对外资开放前,客户选择的差异性不大,今后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更多,在理赔的精细化、理赔速度等方面形成竞争,有可能带动车辆整体保险费率的下浮,因为商业险的优惠细则都是各家财险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在制定和掌握。(重庆商报)

    外资交强险国内开售 杭州做全国第一单“生意”

  早在今年2月份,中方就已经决定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并将在完成修改相关法规等程序后正式颁布实施。不过,保监会当时表示,方案的实施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记者昨日了解到,外界普遍以为还在筹备中的外资交强险其实已经开始在我国多个城市开售,而且全国首单“生意”就在杭州。

  外资交强险低调开卖

  “第一单就在浙江杭州,时间是10月10日,这段时间杭州地区又相继签了一些新保单。”昨日,记者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处了解到,一直被业内认为最有希望率先“破冰”的利宝财险已经于本月中旬开始在全国展开交强险业务,这也是首家正式进军交强险的外资险企。

  其实早在今年7月,利宝保险就已经取得了业务范围变更的批复,随后进行产品报备等程序。不过,谁也没有料到,公司会在没有做任何对外宣传的情况下,悄然展开交强险业务。据介绍,除了杭州以外,广东和重庆等多个地区都已经有了第一单交强险单。

  费率和中资险企无差别

  “费率方面,利宝和中资险企并没有差别,都是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实行法定费率。”上述市场人士表示,对于首次投保的新车来说,正常情况下一年需要缴纳的交强险标准保费为950元。没出过事故的车主能获得更优惠的交强险价格,如果上年没有出险,保费可下浮。

  尽管保费上执行的是同一标准,但业内人士指出,外资交强险的推出将对中资险企构成一定的威胁,愈加激烈的竞争可能倒逼各险企通过降低费率或提升服务来争夺市场。

  “以前,客户选择的差异性不大,今后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更多,在理赔的精细化、理赔速度等方面形成竞争,有可能带动车辆整体保险费率的下浮,因为商业险的优惠细则都是各家财险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和掌握的。”上述人士分析。

  目前有6家外资险企

  获得变更业务范围许可

  尽管目前只有利宝保险展开了外资交强险的销售,但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销售交强险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据介绍,三星财险、现代财险两家外资财险也已经在上周五获得保监会批复,可变更业务范围。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包括美亚、利宝、安联、中航安盟、三星、现代在内的6家外资财险企业获得了变更业务范围的许可。除利宝外,其他5家公司还需提交经营交强险业务的资格申请,通过验收后才能正式获得经营交强险资格。

  “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外资开办交强险业务,在获得保监会国际部关于扩大营业范围申请的批复后,还需要向保监会财产险部提交经营交强险业务的资格申请。通过系统的审核和验收后,才算是正式获得经营交强险的资格。”相关人士透露,从利宝的进度看,估计其他几家外资险企要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才能正式开展交强险销售业务。(每日商报)

    车险产品多样化发展 才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车险是财产保险的一个分支,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其市场空间也在迅猛发展。在空间发展的同时需求多样化也在增加,但车险服务还停留在“全险”水平,当不知如何选择、无法厘清条款时大多数消费者只能无奈地选择“全险”,而这一思维定式已经延续了多年。

  相比于同样属于金融业的理财产品,车险产品及服务欠缺灵活与多样性,特别是面对地域广阔、受众群体庞大的现实情况时更显得过于呆板。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中,车险销售企业不够专业是其中之一,代理车险业务的公司既经营财险,也经营寿险、健康险等其他品种,不够专业制约了其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虽然4S店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车险的主要渠道,但因其利润远小于销售,因而不受重视,拓展和发展无从谈起。其实这也为汽车生产和经销企业成立专业的保险代理或经纪公司提供了空间,贴近市场和了解汽车的先天条件又为其专业化服务提供了保证。

  推出多样化的产品前提是要有足够多、有针对性的车险产品,而目前车险产品匮乏,特别是附加险寥寥无几,也缺少针对性。这就需要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更多产品,此时专业化的保险经纪公司的反馈和订制可以加快新产品的推出,同时新产品更有针对性。

  相比于保险公司,车险销售主渠道之一的4S店在销售车险和理赔过程中,掌握了用户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若汽车生产和经销企业成立保险经纪公司,可以依据地域、车型、用户甚至季节的不同,向保险公司定制适合不同车型、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的车险品种。如在多雨的南方可以定制水泡险,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内饰等;针对女司机也可以推出适合她们的车险产品。此外也可以有更多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目前部分上海大众4S店针对2年以内的车辆推出了延保服务,费用在三四千元左右,可以延长部分零部件的保修里程。汽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联合保险公司推出这项车险产品,既解决了潜在风险,也可以提高赢利水平,若是车辆质量过硬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然,上述政策只是勾画出一幅美好的蓝图,能达到怎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特别是换了身份的保险经纪或代理公司能否做到专业,是否有充足的专业人员,是否将保险作为重要利润增长点,都将决定实施效果。一系列待解的疑问需要监管部门出台相关细则和规范,并及时修补漏洞。有好的预期和规则保证,才能让汽车生产和经销企业有投入的决心。(东方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三马开拓虚拟财险市场 保险电商成发展方向2013/2/21
·  前三季北京地区产险承保利润降87.9%2012/12/12
·  前10月财险赔付支出同比猛增30%2012/12/4
·  前三季度北京地区产险承保利润锐降近九成2012/11/28
·  华泰保险亏损1400万元 退运险处境为何尴尬2012/11/27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