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寿刘家德的企业年金纽带论:触微下海求税优

[ 2014年11月22日08:47 ]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7000亿企业年金参与率仅3%,瓶颈如何打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的企业年金数据显示,到2014年6月底已有7.5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累计企业年金基金规模6700余亿元。

  这个数字是2005年基金规模的10倍,但即使是10倍,我国企业年金参与率目前仅有2.67%,GDP占比仅1%。与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国家地区(智利、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相比,我国的企业年金,尤其是在“新常态”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10大受托人中排名第一(受托管理资产超过1100亿)的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寿养老”),正计划设计降低中小企业建立年金制度门槛方案,并逐步增强企业年金的“纽带”属性,对接第一、第三支柱,打通养老管理全产业链。

  而在投资端,国寿养老的董事长刘家德在11月20日中国保险学会年会上发言建议,进一步放宽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资产管理类业务范围,尤其是未来的海外投资资管计划等。

  上海金融学院针对年金需求在北上广等城市做了一份详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4的人没听说过年金,而听说过的1/4中又有3/4的人不知年金有何保障作用。中国城镇居民对储蓄和其他投资工具偏好,体现对长寿风险的忽视或短视:46%的人倾向于通过储蓄和其他金融投资弥补养老金的不足,只有22%的人倾向购买年金。而保险业的公信力仍有待提高,该份调查中,只有1成人认为保险业是可靠的,7成人认为“诚信度一般”,2成认为“不可靠”。

  这意味着在以养老保险公司挑大梁的年金受托机构在不断提高产品灵活度、性价比的基础上,还需要一定时间培育市场认知度。

  刘家德认为,要扩大企业年金规模,需要强化其对接第一和第三支柱的纽带属性,“一方面要提升养老金替代率、参与经办管理,另一方面要发挥受托管理、投资管理、账户管理产品设计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诸多优势,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金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养老保障的需求。”

  就政策层面而言,包括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内的专家在多个场合均称,税优政策不完整是企业年金规模尚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年底财政部、人社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初衷非常好,但由于缺乏一揽子改革措施,在执行时遭遇了难题。” 郑秉文近期接受采访时称,“企业年金税收制度仍需改革。”

  建议参与社保账户管理和经办

  目前养老保险公司已经逐渐成长为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一支主力军。

  从全国企业年金法人受托管理情况来看,保险机构仍挑大梁。截至今年二季度,实际投资运作的6471亿元基金中,有4011亿元为法人受托。而10家受托人中保险公司占据5席,此外还有银行3家,信托2家。国寿养老、平安养老等5家保险机构共管理着超过2800亿元年金基金,占比超过70%。

  刘家德认为要发展企业年金,必须将其与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有效对接,实现互通互联。

  如何对接第一支柱,刘认为,除扩大覆盖面外,需要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应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治理结构,适度引入外部市场化机制,推动专业化多元化投资,提高个人账户投资收益。

  同时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等经办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效率。现行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中机构和人员不足,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效率偏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凭借多年企业年金运营服务经验,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及市场化竞争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现有社保体系,提升社保体系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对接第三支柱上,刘家德称,国寿养老正在研究开发更加符合不同企业员工特点、更加提高产品效率的产品,为企业累计更多养老基金。同时,还可探索为个人客户设计综合福利计划,提供包括医疗、健康、意外等保险在内的养老健康保险一揽子综合服务。“在企业年金基础上嵌入综合保险服务,通过员工福利计划和员工福利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服务。”

  鉴于全国社保基金的使用性质与企业年金相似,刘家德建议相关部委应推动将养老保险公司纳入到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范围,共同推动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并建议建立跨行业养老金市场协调机制,构建大数据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切实保障监管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市场化运营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科学化。

  触微破冰:企均下降40万

  目前,已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大都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行业看则集中在石油、电信、烟草等垄断性行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大量中小企业尚未参与企业年金。

  “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根据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特点加强集合缴费弹性和灵活性,降低中小企业建立年金门槛,使更多企业享受到补充养老带来的社会福利。”刘家德发言时称,“我们正在积极参与职业年金政策的研究制订,提高制度可行性,确保制度落地,并在人员队伍、产品服务、运营管理和投资运作等方面做好了相应准备。”

  而对比近两年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企业年金的委托人有向中小规模企业发展的较明显趋势,企业数在增加,平均规模在降低。

  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近7.5万个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累计基金规模6714亿元,如不考虑选择多个管理人的情况,粗略计算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金投资规模为865万元,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二季度是904万元。

  泰康资产提供的一组数据亦可佐证。通过养老金产品,泰康资产已实现资金归集管理的中小资金规模企业年金客户超过100家。而目前已参与其养老金产品投资的客户超过220家,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

  资产能否配置海外?

  养老基金具有周期长、积累性强的特点,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稳定剂之一,同时抗通胀压力也不断考验着年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进一步放宽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资产管理类业务范围是否可行?沪港通启动、海外投资潮掀起等都触动着年金管理人的神经。

  “未来海外投资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业务,与养老资金长久期分散化、多元化投资需求十分契合,扩充养老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职能,将缩短养老资金与资管产品对接周期,提高养老基金配置效率,盘活养老业务积累大量优质客户项目资源,保障养老资金或许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刘家德说。

  去年下发的“年金新政”,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新增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等五类投资品种,同时明确了投资管理人发行养老金产品的相关细则。通过养老金产品的方式,企业年金基金更多地参与了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参与的债权计划包括如石油、电网、交通等在建项目。

  但由于目前企业年金只能投资国内市场,沪港通等对年金的投资策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客户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资本增值还包括如何满足自身养老健康需求,我们要以企业管理为纽带,主动探索开展包括养老金融、养老养生服务以及医疗健康服务等在内的养老健康全产业链服务,使养老金的资金管理与养老健康服务有序衔接,使资金管理能够真正转变为客户的现实需求。”刘家德称。

  因此,与养老产业相关的基建项目,也将成为投资重点。“养老健康服务公司应当在市场形势中把握收益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养老机构的建设,支持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为养老健康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文章.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