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保险理财 > 正文

保险理财保6冲7 理财市场冷热不均得以延续

[ 2015年2月2日10:37 ]   来源:[ 中国证券报 ] 李超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理财领域比拼中,保险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依然“坚挺”。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互联网理财平台信息发现,相比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多数徘徊于4%到5%区间的情况,保险理财产品多以6%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作为重点加以突出。

  进入2015年后,理财市场“冷热不均”的情况得以延续。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降温,多数产品收益率在4%到5%区间浮动;另一方面,冲击“开门红”之后的保险公司继续推出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6%的产品,部分产品的收益率甚至向7%靠近。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超过200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5.1%,其中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约有20款,其余产品预期收益率均不足6%。分析人士认为,从银行角度看,进入2015年后,流动性压力有所减轻,相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所回落也在意料之中。

  相比之下,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高举”,特别是在网络销售渠道中,收益率多被突出强调。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发现,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6%的产品。在醒目标注收益率的同时,部分产品前面加注了“历史年化收益率”等字样。

  业内人士表示,保监会相继审批部分保险公司网络销售的资格后,保险理财产品就以较高的“起点”试图争抢理财市场份额。一批保险公司从2014年底借助“双11”、“双12”开始推广此类产品,较多以分红型或万能型的形式推出,也有部分为投连险产品。恰逢年底资本市场经历数轮上涨行情,与之相关的投资也有较好预期,这给保险理财产品的宣传以一定“底气”。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认为,保险理财产品的风险并未被投保人充分重视。目前,相关规定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不能承诺理财类保险的收益率,但以“预期收益率”作为突出重点仍是互联网等渠道销售保险的现象。消费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与考察银行理财一样,应充分意识到保险理财的收益率具有不确定性,最后未必能保证兑现,具体的投资收益要和资本市场、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等多重因素相结合综合考虑。

  此外,保险公司人士提醒,对于“预期年化收益率”、“最低保证年化收益率”、“历史年化收益率”等概念,投保人需提前了解,在明确各自所指范围后有针对性地做出选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文章.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