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人物特写 > 正文

大童保险董事长蒋铭:会很快成为百亿元保费销售集团

[ 2016年10月26日10:50 ]   来源:[ 证券日报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信2018年、2019年、2020年大童的增速都会保持在100%以上,我们应该会很快进入到百亿保费销售集团,希望真正意义上为更多的保险供应商贡献大量的优质低价的保费。”

  大童保险服务集团董事长蒋铭信心满满。这一表述是他昨日在“开放·融合·跨界”2016年保险供给侧改革发展论坛暨产品供应商大会上作出的。

  在政策利好、资本涌入、人才济济的当下,受益于保险业供给侧改革,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迎来高速发展期,而大童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今年所有条线保费预计25亿元 明年预计55亿元

  大童保险是2008年成立的一家保险中介机构,由老保险人林克屏带领一群保险高管创建,也是中国保监会2009年批示的第一家全国性的保险中介机构,注册资本5000万元。

  经历了八年的发展,目前大童已成为线上线下结合、产险和寿险综合销售的保险中介集团。旗下业务主要分为:从事寿险销售的大童保险销售服务公司,主要从事财险的大童保险经纪,大童也在筹备大童保险公估,希望为更多的保险供应商提供理赔的服务,同时其拥有一家从事互联网保险的快保科技。

  蒋铭介绍,2016年大童保险的业务取得快速发展。截至10月24日,寿险新单首期保费61248万元,90%以上是十年以上期交业务,同比增速为282%。团险和财险方面,大童保险经纪公司三年前启动,已实现9亿元保费,超过6亿元的原目标,预计全年会超过10亿元。续期保费目前为48600万元,预计今年会突破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1.8%。

  同时,大童两个新业务渠道——高端医疗保险、互联网保险也取得不错成绩。其中,针对小众市场的高端医疗保险今年已实现保费4300万元,同比增长68%,今年预计会达到6000万元。而今年刚刚启动的互联网保险“快保”平台,尽管所有保险都是碎片化、标准化的产品,也已销售1775万元的保费,上个月快保月平台突破了300万元,预计今年年内月平台会突破600万元。

  “预计今年所有的条线保费加总应该在25亿元左右。”蒋铭补充道,保费中内含价值高的业务保费占比非常高。

  与此同时,蒋铭也透露了对2017年的规划:寿险新单首年保费(10年期以上业务)计划做20亿元,财险经纪公司的保费目标20亿元,寿险的续期保费累计突破12亿元,高端医疗保险突破1亿元,互联网保险明年保费突破2亿元。

  也就是说,2017年规模保费目标55亿元,要在今年的基础上翻番。不止如此,蒋铭表示,“相信2018年、2019年、2020年大童的增速都会保持在100%以上,我们应该会很快进入到百亿保费销售集团,希望真正意义上为更多的保险供应商贡献大量的优质低价的保费。”

  中介是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受益者 也是促进者

  目前,大童保险合作的公司超过了100家,涵盖寿险、产险以及医疗、互联网等产业。其中,与大童在总对总层面签约的寿险公司有23家,预计到今年年底会超过30家;财险方面总对总签约公司45家,覆盖了多数国内财险市场公司;在医疗领域,大童和15家机构展开了合作;在互联网领域,与25家公司展开了合作。

  蒋铭表示,受益于分支机构设立审批制度改为报备制度,其线下机构的铺设也在加速,为的是有够强的线下服务能力匹配业务发展,同时帮助部分在三四线地区扎根不深的保险供应商解决后续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今年大童加快了基层机构布局的脚步,新开设的线下县市级机构网点达到59家,而过去大童用7年时间开了100家。同时大童今年将业务拓展到七个新的省份,到目前为止,大童布局了23个中国的省级机构,实现对大部分富裕地区的覆盖。明年大童还会加快机构网络的布局,会在三四个新省份、超过100家城市布局新机构。“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在全国所有的城市能够有线下服务网络。”蒋铭说。

  谈及保险专业中介的发展,蒋铭认为,与保险业供给侧改革不无关联。“供给侧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同时也是和消费者连接最紧密的中介机构。”

  “这两年保险公司的产品革新对中介业务大幅度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蒋铭同时表示,而由于中介与客户最接近,能够把客户需求最真实迅速地反映给保险公司,反过来推动供给侧的改革和创新。

  2009年,大童保险和生命人寿、通用再保险三方共同开发了一款重大疾病加轻症责任的产品,为业内第一款重大疾病加轻症的产品,而今天,轻症对于所有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产品可以说已是标配。“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我们通过调研市场的需求,发现了大病保险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最后我们把数据反馈给再保,找到了生命人寿,一起开发了第一款重大疾病加轻症的产品,今天的行业标配,恰恰来自于中介从市场上采集的信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文章.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