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偿付能力风险评估:国泰财险新光海航中融人寿不达标

[ 2016年10月26日11:00 ]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 袁园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试运行1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偿二代(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体系)今年二季度正式全面实施。

  10月25日,保监会正式公布第二季度偿二代综合风险评级工作完成情况,这是偿二代体系下的风险综合评级制度的首次运行,标志着偿二代三个支柱所有监管标准全面实施。

  据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保监会积极推进偿二代实施工作,实现了新旧体系的平稳过渡。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数据和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显示,全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稳定,达到了制度设计初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保监会将继续完善偿付能力风险评级工作,调整相关评级标准,让风险监管更完善、更符合市场需求,防范各类偿付能力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国泰财险已增资8亿

  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偿二代下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78%、250%、418%,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55%、227%、418%,均远高于100%和50%的达标标准;全行业6月末的偿付能力溢额为19054亿元,比年初增加649亿元,增幅为3.6%,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风险综合评级看,按照偿二代监管标准,160家保险公司中,风险低的A类公司和B类公司分别为54家和103家,合计占比达98%;风险较高的C类公司和D类公司分别为1家和2家,合计占比仅为2%。

  “去年是偿二代的过渡期,监管给了机构一年的时间。过渡期间,有十三家不达标的公司。但在偿二代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不达标的企业仅剩下3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副主任郭菁对记者表示,偿二代初期不达标的公司普遍存在业务不合理、高风险资产占比较高等问题,但是在偿二代实施以来,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业务品质、资产质量等都在不断优化。

  保监会先关负责人透露,上述风险较高的3家C类、D类公司分别是国泰财险、新光海航人寿和中融人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泰财险已在7月份完成增资,注册资本金从8亿元增至16亿元,偿付能力得到改善。新光海航人寿和中融人寿虽然未解决增资问题,但一直都在推动这方面的相关工作。

  “增资是最快捷的解决偿付能力的方式,但想要深入去解决偿付能力的问题,还是要去调整业务结构。”据郭菁介绍,偿付能力不达标企业通常会采取三种措施来满足要求:首先就是增资,通过直接引资的方式增加公司的资本金;其次,调整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和分保业务,以通过业务的改善降低偿付能力;再次就是发行股东债券、次级债等,通过这种外扩的金融工具来解决偿付能力问题。

  评测标准将继续调整

  今年以来,保监会一直在推进偿二代实施工作,实现了新旧体系的平稳过度。

  “偿二代的风险评级是风险监管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工具,是风险监管的一个升级版。和偿一代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机制不同、标准不一样、相关部门对保险公司评价内容不同。”郭菁表示,在风险评级这块包括难以量化的风险,比如操作风险,相对风险,流动性风险,战略风险。但是监管设定的标准都是客观具体的指标,评价标准是公开透明的。

  根据保监会公开披露的信息可知,偿二代主要是建立“三支柱”的监管体系。第一支柱是定量资本要求,主要防范能够量化的风险,通过科学地识别和量化各类风险,要求保险公司具备与其风险相适应的资本;第二支柱是定性监管要求,是在第一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防范难以量化的风险;第三支柱是市场约束机制,是引导、促进和发挥市场相关利益人的力量,通过对外信息披露等手段,借助市场的约束力,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据悉,为了配合偿二代风险评估,今年6月份,保监会发布了2016年保险公司SARMRA(偿二代第二支柱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按照方案,保监会组织36家保监局对所有保险公司开展了SARMRA监管评估,计划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保险公司编制今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时,将根据本次SARMRA评分计算最低资本要求。

  “偿二代实施之后,很多监管内部的机制也在做调整,对监管部门是一个挑战,很多机制将根据偿二代的要求进行变化和调整。”郭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季度和二季度都有一些标准的更新和调整,毕竟市场在变。从去年发布偿二代规则运行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了,保险市场现在发展也是很快的,我们现在也在调整和尝试。

  尤其随着保险机构投资渠道的逐步放开,险资可投资的领域越来越多,监管在风险评估和考察方面也需要跟随市场而不断完善。“保险资金在投资方面有什么变化,我们这边都会跟上去做监管和调整,或者是新的事项出来影响到市场,监管的要求和内容也会跟着去变化。”郭菁介绍,这个监管体系不是固定和一成不变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文章.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