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保险案例 > 正文

骗保的是何方神圣

[ 2016年11月29日10:31 ]   来源:[ 中国保险报 ] 黄明明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对于在一桩桩扑朔迷离的保险诈骗案中的始作俑者感到十分神秘。种种猜想认为,诈骗案布局心思细密,有可能是高学历者所为;作案现场隐蔽措施十分高明,作案者可能智商非常;对于报案流程和理赔环节的熟悉,也可能是些懂门道的人所为。

  笔者在采访一些保险诈骗案的过程中,曾经有意向经侦部门或者保险反欺诈机构人员求证此问题,但是得到的答案却令人大跌眼镜。他们调查后发现,那些保险诈骗案的嫌疑人大多数学历并不高,智商也未必有过人之处,只不过他们的确对于汽车和保险非常了解,对于保险报案和理赔中的漏洞了如指掌。在此意义上,大多数的保险诈骗案并非用智识,而是凭经验。

  而这些人或者团伙,主要集中在汽车修理厂、想免费修车的人、或者凭借造假案来获得一定收益的人,这其中,就免不了要牵涉到理赔查勘员或者医院、交警等方面。倘若严格按照理赔流程来走,很多假案还是有非常明显的漏洞,在很多环节可以被堵住;但是如果在破绽百出的案件中,仍然走到了最后的理赔环节,那就说明,在很多环节上,不是制度出了问题,而是人出了问题。

  一位经侦警官曾经对笔者说,由于保险诈骗案总体上看数额偏小,因此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嫌疑人都看不上这笔钱,他们出手的方向都是电信诈骗等巨资的案件。

  但是公安和保险业投入了大量专业人员,与嫌疑人斗智斗勇,到了现在保险诈骗特别是车险诈骗案仍然十分猖獗,这又是为何?

  其实原因很简单。很多人并不知道保险诈骗也是一种金融犯罪,对于保险诈骗的后果并不清楚。他们认为,做个假案,让保险公司赔点钱,天经地义,即使被发现了,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在这种肤浅的认识下,抱着侥幸心理,他们铤而走险,联合各方人员做出一宗宗较大数额的案件,有的拿到了全额赔付,有的拿到了部分赔款。这种不义之财,让他们短暂过上了挥霍奢侈的生活。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算是那些已经结案的诈骗案件,仍然会在某一时刻露出马脚。曾经有位保险公估人员讲述,有一次他正好在调查一起疑似保险诈骗的案件,虽然从直觉上他认定该案必然有诈骗的嫌疑,然则没有切实的证据,让他无从下手。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个与案件有牵涉的人前来该公估公司面试,嗅觉灵敏的公估人员发现了蛛丝马迹,在聊天中顺藤摸瓜,为经侦破案提供了关键证据。

  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注定。

  这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操作保险诈骗案的,能隐蔽得了一时,但是不能永远身安。特别是,在保险反欺诈中充分运用的大数据工具,让一宗宗孤立的案件进入了数据的大海,与无数的案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有共同或者相关之处,数据就会给人提示。这样一来,保险诈骗就无处藏身。这也是近些年来,很多保险诈骗案之所以得以侦破的基础所在。

  而随着这个真实的令人震惊的诈骗案的告破,并宣之于世,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这是行业内外达成的共识。特别是作假案之人身陷囹圄的后果,也让那些贪图蝇头小利的人们,对此望而却步,知法守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文章.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