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保险评述 > 正文

创新引领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

[ 2017年1月16日10:23 ]   来源:[ 中国保险报 ] 裴光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经济金融要素资源配置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国际保险中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重点。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国际保险中心对于确立我国在国际保险市场的引领地位非常关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动我国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必须依靠创新引领发展。

  “十二五”时期上海保险业创新发展 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保险机构大量聚集,保险市场体系日臻完善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国际保险中心的重要支撑。目前,上海保险机构集聚效应充分显现,保险市场体系架构初步完成,传统功能基本齐备,创新功能有效培育拓展。突出表现在:保险机构集聚态势更趋显著。截至“十二五”期末,在沪保险总公司55家,比2010年末增加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沪保险分公司95家,比2010年末增加28家。在沪保险中介法人机构数量持续增加,从2010年末的208家增至2015年末的215家。形成了综合性与专业性齐头并进,保险法人公司和分支机构共济并存,原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和保险中介协调发展的现代保险机构体系。保险业态功能更加丰富。保险机构的聚集有力推动保险业态和保险功能的发展。太平洋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泰再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化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现代保险服务新业态。人保、太保、平安等11家上海航运保险运营中心相继成立,功能性保险机构数量近70家,覆盖包括航运保险、资金运用、数据后援、电销运营和审计研发等诸多领域。保险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全国第一个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设立,规模3000亿元的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落户上海,有效提升了上海保险市场的层次和能级,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夯实基础。专业化自律机构架起国际化桥梁。全国首家专业性航运保险协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沪成立,代表中国保险业加入国际航运保险组织,成为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和制度创新载体。截至2015年末,在沪保险总公司资产合计2.20万亿元,占全国保险业总资产的17.01%;在沪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资产金额4.99万亿元,约占全国总数的44.72%;在沪3家养老保险总公司受托管理企业年金资产金额2250.17亿元,约占全国保险业总数的53.98%。保险中介法人机构资产总计50.39亿元,是2010年末的3.5倍。

  保险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上海保险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保险业务量大质优且具有强大的辐射力是国际保险中心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务发展快速。2015年上海保险业保费收入1125.16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4.63%,是2010年保费收入的1.61倍,年均增长10.08%。保险机制模式创新加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灵活发挥保险服务功能。开发上海水灾风险地图,构建“保险+气象”合作新模式探索针对台风、暴雨风险、安民惠民特点更加明显的灾害保险制度。在“12·31”、东方之星、菲特台风等重大事故中创造了保险业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上海模式”。在全国首创首推省际客运承运人责任险第三方保险监测平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等新型保险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开创了保险、银行、政府联合信贷的先例。保险资金支持的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和虹口区旧区改造项目分列成为全国保险业不动产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的第一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成功破冰、进展顺利。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加速。聚焦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领域,落实首台(套)保险政策,推出国内首款制造商航空责任险,首款创业保障保险“科创E保”,首款影视影片制作综合责任险,成功试点专利保险,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创新创业。打造互联网保险高地,在全国首家开展专业互联网保险试点,在互联网购物、出行、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保险保障创新迭出。引领都市农业保险创新,接力开发保淡绿叶菜、蔬菜气象、生猪价格、鸡蛋价格等系列指数保险产品。推动保险服务方式创新,试点独立代理人门店(EA)营销模式改革,保险公司纷纷开发互联网客户服务系统和终端。上海成为全国保险产品开发和技术运用的领先地。

  保险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积极引进外资保险机构。苏黎世财产保险公司注册地迁至上海,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安盛(AXA)宣布在沪设立首个亚洲创新实验室,美国国际集团(AIG)在上海设立其全球最大的智库机构——上海保险分析中心。截至2015年末,上海外资保险法人公司达28家,数量居于全国之首,占全国外资保险法人机构总数的近一半。推动国内保险机构全球布局。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正式加入了国际海上保险联盟,迈出了中国航运保险与国际互认互通的关键步伐。上海环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英国伦敦设立分支机构,成为首家在英国设立子公司并获得劳合社特许保险经纪人资格的中国经纪公司,打通了国内保险公司的“出海”路径。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在海外收购了美国、葡萄牙、中国香港等地的多家海外保险公司,构筑了国际国内保险资源配置的新兴平台。涉外险种积极服务对外开放战略。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保险业为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产业转移和人员往来提供全面风险保障,成为基础设施和重大海外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十二五”期间,出口信用保险共支持上海外贸出口1074.4亿美元,累计服务企业8805家,一般贸易渗透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一带一路”承保规模达到99.1亿美元。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保险业务顺利起步,本外币保单双向跨境业务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航运保险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船舶险和货运险的保费收入分别达到全国的44.46%和15.7%,合计保费收入38.34亿元,占全国船货险保费收入的26.76%,较2010年提高9.56个百分点,超过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船货险在岸保费收入之和。密切国际间交流合作。借助陆家嘴、巨灾保险、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与发展及航运保险等一系列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会议和论坛,深化保险中外交流。国际化保险人才汇聚上海。

  保险发展内外环境同步优化,行业发展质量与效益进一步凸显

  上海抓住保险业“新国十条”出台的契机,从司法、政策、舆论和财税等方面多措并举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与上海市检察院和其他在沪金融监管部门签署“加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法制保障合作备忘录”;出台10余项支持政策,在农业、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校园责任等领域多点发力,形成“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险种试点推广模式。个人税优商业健康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运用个人医保余额购买商业保险政策获得实质性突破,外地营销员在沪缴纳社保难题获得解决;综合利用财政和税收手段,支持出口信用、农业等政策性保险发展,大力发展航运保险、科技保险等,推动各级政府购买保险公共服务,实现社区综合保险上海全覆盖,推广民生保险工程。

  保险监管现代化加速推进,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严守不懈

  科学有效的保险监管是国际保险中心的保障。“十二五”期间,建立了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健全跨多市场、多部门、多领域的风险预警、识别和应对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从快从重查处市场违法行为,抓早抓小风险苗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建设适合现代保险市场发展的监管制度体系。探索自贸试验区保险监管模式,建立放开事前准入,强化事中分析监测和事后备案管理的全流程市场化监管机制;试点保险资金运用属地监管;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搭建以风险为导向、总分联动、标准统一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制度框架;加强内控管理和合规指引,以财务和业务为切入点,出台制度引导市场理性行为。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依托信息数据平台、多部门通报会商和非现场报表报送机制,对重点机构、重点渠道、重点险种和重大风险建立风险演练和联动处置机制,探索建立自贸区保险机构和创新业务双维监测机制,构建市场主体、协会组织、社会公众、监管机构“四位一体”风险防控机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风险应对和协调机制。积极推进符合大数据技术趋势的信息基础建设。支持机动车辆、人身健康、航运、中介和水灾地图等信息平台建设,开展保险电子发票试点,加强行业信息安全监管。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成功化解泛鑫案件风险,妥善应对寿险满期给付和非正常集中退保风险,有效遏制非法第三方理财机构信用风险向行业传递,多措并举强化案件风险、行政诉讼风险和舆情风险监管,全力维护上海保险市场安全稳定。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设立社会监督员和“3·15”信访投诉集中治理月制度,建立行业与法院“专人对接、专职调解”诉调对接的“普陀模式”,促进保险纠纷庭前化解,推出保险机构进驻交警支队调解的“宝山经验”。

    运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

  发挥好自身优势助推国际保险中心建设

  上海具有优越的发展环境,区位优势很突出而且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过去还是著名的远东金融中心,在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一是上海的经济体量大,又率先步入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5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过去5年年均增长7.5%。经济与产业率先迈向中高端,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8%。

  二是上海承载的诸多国家战略和历史使命,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上海在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中处于关键性阶段,在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统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国际保险中心迎来历史性机遇。

  三是上海深度老龄化社会为探索建立商业保险参与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路径和方法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414万人,占总人口的28.8%,每3个人中就有1个60岁及以上老人。传统的养老和健康保险保障模式正在产生深刻变革,居民的自我保障和投保意识持续增强,多层次、多维度的民生保障服务社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创造保险发展的新需求。

  四是上海作为成熟的特大城市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环境。

  五是《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提供了精准的定位。这些规划内涵丰富,最终都指向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体现了“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业的发展主题和总目标。

  创新提升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能力

  一是深化改革开放,提升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国际竞争力。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新一轮保险开放创新,着眼“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和全球发展战略,重点保险机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深化航运保险、再保险和保险资金运用三大支撑,适应实体经济“走出去”和对外投资迅速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离岸保险业务,为我国境外资产、利益和人员安全提供保障,形成保险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定价权。

  二是加快制度创新,提升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软实力”。目前,世界公认的国际保险中心无一不是制度或标准的输出地,无一不是依靠“软实力”影响国际保险业发展方向的保险市场。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是保险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权、巨灾风险和再保险的定价权等体现保险市场“软实力”的决定权都不在我们手里。建设国际保险中心,必须全面创新制度、规则和标准,创新保险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和技术手段,引领保险业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保险助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力。

  三是探索解决养老、医疗难题的中国保险方案,提升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国际影响力。老龄化问题和医疗体制问题是全球各国都在面对的难题,解决老龄化问题和医疗体制问题离不开商业保险的参与。我国保险业要利用建设国际保险中心提供的有利条件,运用上海解决深度老龄化问题和改革医疗体制提供的“试验田”,研究开发优质高效的商业健康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以此来提供解决老龄化和医疗体制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决方案,这也是我国保险业对解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养老和医疗难题的重大贡献。

  四是服务特大城市治理,提升国际保险中心支持发展的能力。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治理好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保险这一行业从产生发展到现在,根本的生存基础在于转移和分散生、老、病、死、残和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于帮助人们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离开这一功能作用,保险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是加强保险监管,提升国际保险中心风险处置能力。公认的国际保险中心,不是审批最多的地方,但一定是监管最审慎的地方,审批不等于监管,不审批也不等于不监管。在建设国际保险中心进程中,必须坚持为人民监管不动摇,必须坚持“保监会姓监”不动摇,依法履行保险监管职责,全力维护制度规则的严肃性,加大“窗口指导”力度,解决突出矛盾,清除风险隐患,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营造规范经营环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适时制定保险监管的“负面清单”,创新保险监管方式,在放开前端的同时必须管住中端和后端,防止走向“市场万能”的极端。要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组织和国际保险规则制定工作,多种形式选派或雇用行业人员赴国际保险组织工作,推动中国保险监管规则和标准国际化,全面提升我国保险业在国际保险市场的制度性话语权。

  六是改善经营软环境,提升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的支撑力。要改革完善保险税制,尤其是要尽快建立离岸保险税收制度。加强保险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融合,改革保险外汇业务准入管理和运行监管,尤其是允许试点开办人身保险外汇业务。完善树立合规经营、诚信立业、市场共治的理念。引进和集聚各类保险人才,鼓励人才建功立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文章.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