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保险评述 > 正文

余浩:浅析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

[ 2018年5月15日22:56 ]   来源:[ 和讯保险 ] 余浩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作者:余浩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机构专家委员会委员)

  新时期,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面临诸多变革,其中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保险资产管理面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金融资产分类、估值、核算和监督金融业务的重要标准,2014年在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业内简称IFRS9)中,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等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2017年4月,中国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2号、23和24号,意味着国内金融机构的会计准则与IFRS9全面对接。

  保险机构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门需充分研究学习和评估新准则给企业的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运行带来的巨大变化,采取不同会计准则的会计分类、会计估值和减值方法,同样的投资组合和投资策略就会造成投资收益在时间进度和空间维度上的重新分布,最终表现出来的收益指标、风险指标可能会大相径庭。

  在新时期、新准则下,保险机构需认真研究和评估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提早应对新会计准则给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影响。本文尝试从新会计准则下的金融资产分类、估值、减值等准则条款分析入手,简要分析调整后的准则对保险资产管理产生的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资产配置策略如何应对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政策、新环境、新准则。

  一、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内容

  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

  1)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分类由现行“四分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四项,调整为”三分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三类。金融资产会计分类主要的变化是减少金融资产类别,提高分类的客观性和有关会计处理的一致性;

  2)资产减值: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以更加及时、足额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揭示和防范金融资产信用风险;IFRS 9要求对金融资产整个存续周期进行减值测试和计算。

  3)套期会计:调整套期会计相关规定,使套期会计更加如实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浅析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下载APP 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2、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背后的逻辑

  会计的管理本质要求其客观、真实、及时地反应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存在主观调节利润表空间大、减值计提不足额不及时等问题,使得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反映公司的真实状况,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应运而生。

  1) 分类科目和标准调整——降低主观意图对分类的影响

  现行准则下,金融资产分类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可供出售资产调节余地较大。为了降低财务报表的利润波动,保险企业在进行投资业务时不需要事先考虑金融资产初始分类问题,一般将待分类的金融资产划分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类资产公允价值波动,在不交易时只影响资产负债表,对利润表没有影响,即使出现大幅减值,也不会立即体现在利润表上。当需要释放利润时,通过资产处置将价差计入当期损益。

  而在新会计准则下,取消了可供出售会计科目,保险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分类为FVOCI后不可逆转,也不能将已划为FVOCI类的资产处置价差计入当期损益,这意味着保险企业不能通过浮盈浮亏进行盈余管理。

  2) 要求进行SPPI测试和业务模式测试——实质重于形式

  现行会计准则下,对金融工具类目的划分以主观意图为主,如果管理层持有意图是近期内出售,赚取差价,那么将分类至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管理层的意图为长期持有并有持有至到期的能力,那么将划分至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管理层持有意图不是很明确,既不是短期出售,也不准备持有到期,那么将划分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工具类目的划分主观性和随意性强,存在金融资产本身特性和主体持有意图不符的情况。

  新会计准则下,依据业务模式和现金流特征进行分类,对金融资产本身进行测试。对于交易结构复杂,层层嵌套的金融资管产品需穿透至底部进行现金流特征测试,呈现金融资产的实质,而非金融产品名称或表面形式。如果金融工具的底层资产不明确导致无法穿透也无法通过测试,该类资产将被动地分类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资产业务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测试(即SPPI测试),是以判断合同现金流是否仅为对本金和以为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本金是初始确认时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利息主要包括货币的时间价值和信用风险的对价,也包括与特定时期内持有金融资产相关的其他基本借贷风险(如流动性风险)、成本(如管理费用)和利润的对价。如图2所示。

  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新准则下分为三种业务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分类,如图3所示。保险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应当以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决定的对金融资产进行管理的特定业务目标为基础确定。

      浅析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

  3)减值计提方法调整——保证减值计提及时足额

  现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减值计提采用是已发生损失法,仅在客观证据表明已发生信用损失事项且影响未来现金流的情况下才确认减值,并不考虑预期损失信息。减值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难以准确的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风险情况。另外,减值计提缺乏统一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各家保险企业和审计机构协商确定,计提减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减值计提改为“预期损失法”,确定了减值计提“三阶段”模型,如表1所示,保证减值计提及时足额。企业应在每个资产负债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确定计提减值处于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当对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利影响的一项或者多项事件发生时,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减值计提进入第三阶段。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信息:发行方或债务方信用风险发生变化,例如重大财务困难,债务人违反合同,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债权人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会做出的让步;债务人很有可能破产或进行财务重组;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市场的活跃市场消失;以大幅折扣购买或者源生一项金融资产,该折扣反映了发生信用损失的事实。

  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

  1、我国保险行业资产管理现状

  1)保险资产管理的特点

  保险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 保险客户以保费的形式把资金交给保险公司运营管理以换取未来的风险补偿和收益,保险公司收取保费之后以各类准备金的方式计入保险公司的负债端。保险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以资产负债管理为逻辑起点,通过科学的大类资产配置和策略资产配置手段获取相应的投资收益。经过多年发展,保险行业保费资金来源相对稳定且久期长,为保险资产管理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为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权益,保险资产管理投资风险偏好较低,对投资的稳健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金的安全性是保险资金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风险的控制是保险资金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保险资金投资期限相对较长,对资金安全性要求更高。

  2)我国保险企业大类资产配置现状

  2017年我国保险企业大类资产配置呈现“三升两降“的局面,一是资金运用余额继续上升,如图4所示,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速逐年提升,2017年保费收入达3.65万亿元,保险资金资金运用余额年均增幅较大,如图5所示,截至 2017年 12 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到 14.9万亿。二是银行存款和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下降,总体余额70886.96亿元,占比47.51%,同比下降3.19个百分点。三是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配置余额和比例均有所下降,总体余额为18353.71亿元,占比12.3%,下降0.98个百分点。四是长期股权投资配置力度加大,总体余额为14769.06亿元,占比9.9%,上升0.73个百分点。其他投资继续上升,占比40.19%,同比上升4.17个百分点。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险企业在做大类资产配置规划时,一定要考虑保险企业资金特性。险资具有追求长期稳健、安全保值的特性,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是最主要的投资品种;长期股权投资和权益资产中蓝筹股具有高投资回报率与高分红,非常匹配险资的资金特性,已经是各家保险机构配置的重点。

  2、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各类别资产的影响

  1)权益类资产

  基金和股票配置难度加大。在新会计准则下,保险企业将权益类资产分入FVTPL或者FVOCI,持有期价差利得或损失将实时全部体现在利润表或全部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一旦选定后就不可逆向使用指定权。权益资产不再具备持有期价差计入资产负债表,卖出后价差收益计入利润表的收益调节空间。因此,新准则下,无论将基金、股票类资产划分为FVTPL还是FVOCI,保险企业都将面临当期利润实现和长期利润稳定的两难抉择。

  高分红的长期股权和股票资产投资相对价值提高。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划分为金融工具类资产的股权投资,通过高分红的股票分益计入利润表,市值波动仅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不会影响利润表,在会计制度上保障了配置类权益资产持有目的与收益稳定性的统一。这不但能够减少股票价格变化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同时能够通过并表收益提升保险企业当期利润。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基本没有涉及调整,仍然按照按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同样能够减少价格变化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是具有较强资本实力保险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较好选择。

  2)存款债券类资产

  新会计准则下,债券和存款需通过SPPI测试和业务模式测试才能划分至以摊余成本计量类,并且根据利率波动和信用风险变化对其进行及时足额的减值损失提取。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将加大固收类资产的利润波动。保险机构投资的中长期债券价值受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影响变大。需加强对中长期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信用风险和投后管理,保险企业面对可能出现的长期债券配置机会,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防范,应当以长期审慎的视角,重点把握投资标的全生命周期的信用风险状态,防止由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对保险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

  3)非标和另类资产评估

  根据保险行业2017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其他投资类占比为40.19%,总金额达6万多亿元。这类资产大多以非标债权投资和各类资管产品的形式呈现,较多存在底层资产含有权益、产品结构不能穿透到底层资产、产品载体与底层资产在期限、收益分配金额、频率等涉及资产现金流量特征方面的条款出现错配等等,存在上述情况和结构安排的金融产品往往不能通过新会计准则的业务模式和现金流特征测试。

  新会计准则后,非标资产和另类资产分类根据资产评估和计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更加注重风险收益实质。对不能满足“业务模式”和“现金流特征”测试的将统一划分为FVTPL,这或将与保险企业的原有该类资产配置意图产生矛盾。

  例如非标债权结构金融产品一般属于特定载体类资产,即通过特殊目的载体间接持有底层资产并享受其带来收益。新准则对该类权产品债进行SPPI测试时将按照三个层面分别进行测试:底层资产、载体合同层面、交易结构。现金流量特征测试的债权资产应该与债权下“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与之无关的风险敞口会导致现金流量不仅仅是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而不通过测试。因此判断一定量的非标资产无法通过这两个标准归入摊余成本和FVOCI科目,而会以剩余项纳入FVTPL科目,因此相较于IAS39,计入FVTPL的非标资产将会增加,这样会增加利润表的波动性。

  此外,对划分为AC和FVOCI的投资资产,信用风险减值提取相比旧准则也将更为严格。在新准则下,对信用风险上升的非标和另类资产还会按预期损失计提减值,提前确认信用损失。 鉴于以上因素,预计新准则实施后非标资产投资吸引力下降。

  3、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

  1)利润表波动加剧,投资风格趋于保守稳健

  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得更为直接,尤其是权益资产,将不再具有原可供出售类资产的财务收益调节空间,从而导致财务收益波动加剧。如何调整权益资产配置策略和财务收益结构,在取得权益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降低其波动率,减少交易类股票投资对账户的直接冲击和影响,是新会计准则下保险权益资产配置面临的重要课题。

  此外,由于保险机构持有大量固定收益资产和其他投资,在新准则下这些资产需基于“预期损失”评估测试后会对预期发生风险计提减值,且依据信用风险的不同将计提减值划分三个阶段,当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计提减值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减值的计提检测评估资产的整个存续期。通常情况下,保险投资固收类资产单笔金额均较大,一旦发生固收类资产的减值计提,保险企业的利润将出现悬崖式下滑。

  鉴于上述影响,预计保险资产管理的投资风格将更加趋于保守,更偏好稳健型、长期型、兼顾资产负债匹配、兼顾风险的金融资产,以减少利润表波动。

  2)分类标准客观化,投资更加清晰明朗

  现行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类目的划分没有清晰客观的标准。对于层层嵌套的金融资产,分类时没有穿透至底部资产,投资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分类有了客观统一的标准,依据业务模式和现金流特征进行分类,对金融资产本身进行测试,消除了人为因素对分类的影响。对金融资产的分类需穿透至底部,这对非标资产和结构化产品影响较大,揭开了非标资产和结构化产品的层层面纱,呈现最本质的内核,投资也变得更加清晰明朗。因金融资产分类前需要进行现金流特征测试和业务模式测试,保险企业将更加偏好交易结构清晰、合同条款明确、现金流特征明晰的金融资产,确保金融资产实际分类和持有意图保持一致。

  3)对投资管理能力要求提升

  在原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分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没有明确持有目的时,可先将资产放入可供出售类,以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类目,会计核算、会计减值等问题可以在投资操作之后考虑和调整。在保险资产管理中,80%的资产是委托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的,通常情况下委托人在投资规划和投资指引中也往往不涉及会计准则的要求。所以,在原准则下,投资决策和实际投资行为一定程度上是割裂的。

  在新准则下客观上要求保险资产管理从决策到实施全过程保持联动性和一致性。例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与现行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具有重大区别,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浮动盈亏以后也不得通过出售进入利润表,即FVOCI和FVTPL之间是不可逆的,没有回旋条款。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在做投资决策之初,就要考虑清楚投资资产的持有意图,没有了投资过程中重新调整资产类别的余地。

  保险公司在做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当前公司的战略目标、整体利润情况、金融资产的预期价值波动以及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还要考虑在未来整个金融资产存续期内的公司目标和持有意图。一旦投资决策确定,投资行为将按照既定决策进行,留给投资人员调整的空间很小。若进行委托投资,需确定清晰的投资指引,与委托方充分沟通,确保资产配置目标准确传达。

  4)利于穿透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实现资产负债联动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保险投资管理的一大特点。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存在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一是来源于长期保障险的资金投向高风险的金融资产,违背保险保障的初衷,投资与负债端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二是期限错配导致利率风险提升,进而使得会计利润波动明显且偿付能力承压。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会计计量方法影响大类资产配置比例、长久期债权工具的风险限额设置、信用债券的配置比例。保险企业需把资产组合和保险合同分组的颗粒度与风险属性匹配多方面考虑,进行资产负债穿透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资产的评估和信息披露,评估减值计提结果将直接影响保险企业利润,这就促使投资人员必须时刻提高风险预警意识,全程关注资产负债的风险变动情况。

  三、思考和建议

  保险企业应尽早着手新旧会计准则切换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对公司发展战略、投资管理模式、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风险管理等进行统筹规划,保证公司经营和业务发展平稳过渡。

  1、新会计准则实施和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契合需要过程

  新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召开的G20华盛顿峰会和伦敦峰会上提出将改革会计准则纳入增强金融体系监管的框架,IASB在会计准则修改和制定上对欧美发达资本市场实际的研究和考虑因素较多,而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的金融和资本市场自诞生到发展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新兴市场的特征十分明显,例如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发展模式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金融资产价格和股市波动率明显比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水平较高;如果马上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实施,金融企业报表波动幅度较大,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投资业务模式、投资风格均有较大挑战。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保险机构对新准则的磨合和适应需要一定的过程。基于以上原因,建议财务会计审计机构在评估审计国内保险机构的投资状况时应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会计准则平稳有效契合和对接。

  2、开展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的准备工作

  新准则实施对投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加大了会计分类测试、减值核算等难度和工作量。对保险机构的业务模式、技术系统、数据分析、专业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机构应及时组织学习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投资经理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提高专业性水平;开展重分类工作,对存量资产进行业务模式测试和现金流特征测试,使保险企业的金融资产分类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尽快建立金融资产三阶段减值模型,保证减值计提及时足额;测试新准则对相关财务指标的影响,新准则实施后,将出现利润表波动加剧、存量资产账面价值减值等状况,保险企业需要测试新准则对公司的利润、资产价值以及偿付能力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尤其是利润微薄的中小保险公司,以做到有备无患。

  3、提前规划资产配置,做好利润波动风险预案

  资产类别的重新划分和资产预期减值提取都将影响保险机构的利润。保险机构在资产管理之前要有明确战略规划,针对利润表的波动性风险,建议保险公司在评估报表波动承受压力底线的基础上,提前规划保险机构大类资产分类规划中纳入FVTPL的比例。

  另外保险机构应对于纳入AC和FVTPL的金融资产要进行事先的减值准备和市值波动测试,开展受托投资的保险机构应在委托投资指引中明确投资收益和财务利润目标等诉求,时刻与受托方做好沟通,保证委托投资与保险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方向一致。对于资产规模较小和利润较薄的中小保险机构,更要慎重对待纳入FVTPL金融资产。

  保险机构在进行长期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时,应当以长期审慎的视角,重点把握投资标的全生命周期的信用风险状况,加强对中长期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投后管理,更加审慎地选择低评级品种;权益类资产被分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其价格波动将直接体现在利润表中,保险企业应加强股票、公募基金和资管产品的波动性管理,灵活运用组合管理或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充分利润新会计准则新的套期会计模式,提高了套期会计的适用性,保险企业适时投入必要的资源并结合企业自身特定的情况来分析确定如何执行新的套期会计规定,使套期会计真正成为企业风险管控的一部分。

  4、订制化资管产品需求强烈

  现阶段,各类资产机构开发在资管产品时关注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较多,往往对资金端机构的风险约束、财务目标等个性化需求了解不够。在新会计准则下,产品的订制化要求将成为保险资产配置资管产品、另类投资资产的重要评估因素。

  资产管理机构对新的资管产品设计和管理时应充分了解保险企业负债端资金特性、资产管理目标和规划等要求,根据保险机构的风险特征要求开发锁定收益、平滑波动、风险缓释等主动风险管理资管产品。

  5、积极应对变化,调整投资管理模式

  新准则的实施对保险机构的现有投资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现有模式下,投资业务部门往往侧重考虑的是投资收益,一般情况下投资经理也不会考虑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事情,并且投资资产的持有目的、会计分类、减值往往分散在投资业务的不同主体(委托方和受托方)或部门(前台部门和后台部门)。

  在新准则下,各投资主体的业务模式都要及时调整,提早应对变化。例如资管公司在研制非标另类资管产品时应提前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对产品影响,尤其是要增加产品发行前的SPPI测试、分类评估、利息核算方法、税务影响等分析。对分类评估和核算方法的报告意见应及时与潜在投资者沟通和确认。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加强投资资产战略配置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在制定年度投资计划和投资指引时应充分考虑新准则后投资资产收益情况和风险敞口,对各大类资产、金融产品投资要全流程进行SPPI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选择投资组合对应的业务模式。保险机构应在战略投资规划和业务模式的框架下,要求受托资管机构根据另类投资SPPI测试结果,按照可投资规模,选择正确的交易账户(AC/FVPL)下达投资指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文章.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