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保险网 > 保险时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美国凯雷卡莱尔集团收购太平洋人寿再起波澜

[ 2005年8月23日15:04 ]   来源:[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美国凯雷卡莱尔集团收购太平洋人寿事件最近出现变局。传太平洋同时和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开始了谈判,该谈判有可能使卡莱尔集团的长达两年半的收购努力化为泡影。
 
 
  引入淡马锡是无奈之举

  太平洋是中国第三大人寿保险公司。它的股权变更事宜一直是近期业界猜测的焦点。为此,其董事长王国良在接受某外电采访时特意做出澄清:“我们与卡莱尔的谈判快要成交了;交易已经成熟。”

  但是他同时又说:淡马锡正与我们进行谈判,拟持有国有太平洋保险集团的股份。

  记者不难想到,如果太平洋和卡莱尔的“交易已经成熟”,淡马锡将不可能得到谈判的机会。

  此前盛传的收购版本是卡莱尔和其合作伙伴美国保险公司宝德信联合买入25%的股份,并获得管理控制权,同时保留将股份增持至49%的权利。

  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外资可以自由选择合资伙伴,并有权直接持股49%以内。

  曾誓言到明年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的卡莱尔显然不缺乏收购资金。那么它分阶段“入水”就只有一种解释,这就是对太平洋还心存疑虑。

  业界也并不看好太平洋与卡莱尔的联姻。“卡莱尔已经对太平洋人寿做了多次资产净值调查,每一次都会调低资产评价。”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此外,今年年初也有消息说,与卡莱尔的合资公司将于7月份正式运行。然而7月已过,合资公司仍没有踪影。更此前,太平洋与澳大利亚安宝集团的合资计划也在最后时刻告吹。

  太平洋应打扮漂亮再出门

  如此看来,太平洋所谓的“交易已经成熟”,其实只是在强颜欢笑。在专家的眼里,“太平洋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考验”。

  本月,太平洋人寿因偿付能力不足被中国保监会警示。因太平洋人寿的偿付能力缺口高达90亿元,保监会责令其于10月31日之前上报改善方案,同时限制该公司的股东分红、机构设置等。这是继去年保监会首次对三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发出警告后,再一次对保险公司点名。太平洋是唯一一家两次得到警告的公司。

  去年同时被保监会警告的中国人寿集团和新华人寿则纷纷通过增资扩股、发债等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偿付能力已经达到了保监会的要求。

  至于上市,早在2000年,太平洋即已提出整体上市计划。王国良曾在去年下半年多次宣称,太平洋已接受中金公司上市辅导期一年,将定于今年年内11月上市。太平洋一份内部文件还显示,该公司亦未放弃研究在香港上市。但随着国内A股市场已经暂停新股发行,该公司的A股计划被迫搁浅。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副系主任李怡认为:太平洋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和过去设计的产品有关,1999年以前公司设计的保险产品以银行利率作为定价标准,而近年来银行利率一跌再跌,使得一些高达10%以上收益率的保险产品拖累了公司的业绩,出现严重的“利差损”。

  李怡告诉记者,提高偿付能力的通常有三个办法:第一是拓展投资渠道,但是受到政策限制,保险公司很难在现有的基础上突破。

  第二是使用“人海战术”,也就是抢占市场份额,用即收的保费填补“利差损”。不过,在该公司曝出偿付能力不足的消息后,又有多少消费者敢知难而进呢。“太平洋的确失去了使用‘人海战术’的机会。”李怡说。

  第三点,也就是太平洋正在使用的方法———引进战略投资者。可惜,战略投资者比消费者更善于鉴别风险。正如一个业内人士对该公司的评价:“把自己打扮漂亮一点再引入投资者才是明智之举。” 

 
   华夏时报 
    李雁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文章.
保险秘书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监管动态
基层信息
保险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聚焦百姓 | 配资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