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写 | 保险知识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企业资讯 > 保险公司 > > 正文

轻松集团CEO张科等保险骨干相继离职:已三年未获得融资 估值仅为水滴十分之一

[ 2020-10-27 23:20 ]   来源:[ 中国保险网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日,轻松集团CEO张科辞职的消息成为朋友圈的热点之一。根据公开消息,张科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从今年11月1日起,其将不再担任轻松集团CEO一职,但将继续担任集团保险战略顾问。张科离职后,CEO一职将由创始人、董事长杨胤兼任。

  该消息的出现颇令人意外,因为这距离2019年9月,张科宣布从弘康人寿离职,高调加盟轻松集团只有一年时间。彼时,趁着张科这一员大将的加盟,杨胤宣布,轻松筹正式升级为轻松集团,开启集团化运营,显露雄心万丈。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轻松集团负责电网销业务负责人莫子皓也已经在近期离职,目前已经加盟众安在线。

  保险业务一直被认为是轻松集团实现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也是最有想象力的业务发展空间,而如今,保险骨干相继离职,自2017年7月获得融资以及4亿美元估值之后,迄今未再获融资的轻松集团,将去向何处?

  值得注意的是,其主要竞争对手水滴公司在8月刚刚宣布获得新一轮的融资,估值已经达到40亿美元以上,系轻松集团2017年估值的10倍。

  01

  不轻松的轻松集团,上一次融资还是2017年

  轻松集团与水滴公司作为“众筹+互助+保险”赛道的头部机构,常常被拿来比较。

  轻松集团创立于2014年,而水滴公司创立于2016年,前者从众筹起家,后续拓展至互助、保险,后者从互助起家,但也很快涉足众筹、保险,二者起点不同,但终究殊途同归。

  因为彼此间竞争激烈,轻松集团、水滴公司基层众筹员工“打架”的新闻也不止一次登上热搜。

  然而现在来看,在不知不觉间,二者差距已经相当之大,作为后起之秀的水滴公司一骑绝尘,已经将轻松集团远远甩在后面。

  2020年8月,水滴公司官宣获得2.3亿美元D 轮融资,有消息称,经过此轮融资,其整体估值已经达到40-60亿美元之间,即280亿元人民币以上,按照国内一般寿险公司2-3左右PB值,水滴公司的估值已经约等于一家净资产至少90-140亿元之间的寿险公司。

  反观轻松集团,上一次融资还是在2017年7月,彼时,其完成了2800万美元的C轮融资,IDG旗下成长基金、德同资本、腾讯投资、同道资本为投资方,估值为4亿美元。这之后,轻松集团融资陷入停滞,其后虽然也曾有消息称有保险公司有意投资,但终究没有落到实处。

  假设轻松集团估值依然停留在2017年4亿美元,则现在水滴公司的估值至少已经是其10倍。在与水滴公司的融资大战中,轻松集团似乎已经彻底败下阵来,而如今,保险业务骨干张科入职一年即辞职,更令轻松集团前途缥缈。

  当然,坊间一直有轻松集团将获新一轮融资乃至IPO的传闻,水滴公司新近也曝出明年一季度赴美IPO的消息,不过,目前外界尚难以判断这些究竟是烟雾弹还是确有其事。

  轻松集团历次融资:

  2014 年9 月,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轻松筹”)成立,从众筹模式起家,紧接着便打通了微信、微博及QQ等诸多社交平台。

  2014年12月,轻松筹获得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和道生投资。

  2016年1月,IDG资本和德同资本对轻松筹进行了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2016年6月,轻松筹2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腾讯、IDG、德同资本、以及同道资本共同投资,此时公司估值3.5亿美元。

  2017年7月,轻松筹完成了2800万美元的C轮融资,IDG旗下成长基金、德同资本、腾讯投资、同道资本为投资方,估值上升到4亿美元。

  02

  战略、路径大同小异,轻松集团或输在这三方面

  同在“众筹+互助+保险”赛道,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审视轻松集团和水滴公司发展战略,发展路径,二者差异实际并不大。

  例如,轻松集团搭建的是“三级火箭”战略:首先,通过轻松筹业务对用户进行沉浸式教育,培养健康保障意识;其次,通过轻松互助聚合相同属性的会员,以案例培养风险认同,同时获得高价值健康数据以及更优的精算模型;第三,凭借用户积累、风险教育以及精算模型的完善,完成业务层面上的升级。作为该战略的落地尝试,轻松集团推出了保险板块——轻松保严选。

  9月21日,轻松集团在6周年及健康保障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启动“一城一保·百城普惠健康保障计划”、中联朵尔互联网肝病中心、慢病管理联盟2.0三大健康保障战略。

  其中,在“慢病管理联盟2.0”战略下,轻松集团称将进一步链接线上线下药店等健康领域资源,对患者进行用药提醒、不良习惯排查、复诊通知或线上复诊等,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慢病管理服务。

  水滴模式也类似,无非就是通过众筹、互助获客引流,以保险实现用户转化,为此也打造了“水滴保险商城”,最新的计划也是通过整合健康服务资源,构建大健康生态。

  战略、路径类似,轻松集团、水滴公司产生如此大的差异的根源在哪里?

  创始人风格不同

  在轻松集团与水滴公司尚能并驾齐驱的阶段,有关两家公司创始人风格不同,导致公司发展差异颇大的分析类文章就有很多。(详见《互助卖保险是个好生意?水滴、轻松晋升流量巨头,带货后的风控怎么破|保险渠道真问题》)

  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号称是美团的第10号员工,其在美团6年时间,在地推方面立下汗马功劳,曾率领美团外卖团队从10人草根项目组蜕变为6000多人的大团队。

  在美团的经历深刻影响了沈鹏,他离开美团之后创立水滴,而水滴运营公司真正的名字是“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据说取自于美团创始人王兴常常讲的一句话“既往不恋,纵情向前”。水滴的狼性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水滴的“狼性”在两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方面是肯烧钱培育用户,上线之初,就在多个平台大力推广,甚至推出了“0元加入”、“3元补贴”的活动,这种攻势之下,水滴互助会员数量增长迅猛。

  外一方面,则是将美团的地推模式成功移植,在全国200多个城市设立志愿者团队,到大小医院推广水滴筹。

  同样的经营风格也延续到了保险业务的经营中。用户一旦加入水滴互助就会收到有关保险产品的推送,有的用户在不甚明了的情况下就买了一份保险。

  相对于水滴,轻松看起来要更稳健一些,在很多人看来,这与轻松创始人杨胤是一位成熟的职业女性,出身投资机构,且轻松筹定位于公益平台有关。杨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我们不创造需求。我们不会为了想把所谓的数据做大把没有需求的人拉到平台上,这是我一直很坚守的事情。”

  而从目前来看,在资本面前,沈鹏的“狼性”显然更为奏效,水滴及时利用投资推动获客,实现了流量的不断扩大,而流量的扩大又帮助其实现了保险业务量的飞升,结果,就是资本的加倍青睐。

  水滴找对了人

  一位与两家机构都有一定业务往来的业内人士认为,二者差异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在于高管。

  目前两家公司主要都是通过对用户进行分层处理后,通过电网销的方式有针对性的销售保险产品,水滴公司负责该业务的是水滴保险商城副总裁李佳,曾任职大都会人寿副总经理、电销渠道负责人,在寿险电销方面有着非常优秀的记录。

  反观轻松集团保险业务相关负责人,虽然也多为保险业大咖,但集团CEO张科更擅长产品设计;联席CEO钟诚出身人保,更擅长财险业务;已经离职的原电网销负责人莫子皓也并不擅长寿险电网销。

  长险线上转化艰难

  张科加盟轻松集团后,很重要的一个动作,是在2020年3月初,联合信泰人寿推出了“轻松守护系列产品”,显示其有意发展长期期交保障型产品。

  这样的选择似乎无可厚非,熟悉寿险业经营的人都清楚,对于企业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还在于长期期交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帮助企业累积长期稳健的现金流,在投资端形成巨大的势能。

  然而,网销长期期交产品,对于保险业而言,一直是一道难关,相对于百万医疗、意外险、理财险等形态相对简单、低件均保费产品,长期期交产品不但件均保费相对较高,产品形态也更为复杂,普遍被认为不适合纯线上的销售,仍要大量依靠营销员。这也是水滴公司从2019年开始选择组建线下销售团队的初衷所在。

  轻松集团近期并未透露其长期险销售目标,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长期险转化比想象中艰难或也是导致轻松集团现状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轻松集团曾公开宣称,2020年前两月,其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10倍,并以50%的增速持续攻占市场。

  但这一说法很快就遭到了水滴公司公关总监的公开“打脸”,其称2020年前两月,轻松保费收入仅为水滴同期的1/9,而水滴前两个月年化保费收入23亿元,轻松只有2.8亿元。

  03

  腾讯、IDG共同投资轻松、水滴,合并传闻会否成真?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水滴、轻松而言,或许二者合并才是最好的结局。

  在互联网世界,同一赛道的老大、老二从“死敌”到“合并”的案例不胜枚举,优酷与土豆,滴滴与快的,58与赶集,携程与艺龙、美团与大众点评等莫不是如此。

  老大、老二激烈竞争,比拼的归根结底是资本,是“烧钱”的方式和速度,当资本难以为继,胜负仍难决断,合并就成为最好的选择之一。通过“合并”这种方式,身处同一赛道的两家头部机构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能立竿见影提升市场份额,并也将因此在市场上掌握更多话语权。

  当然,所有合并案的背后都有资本的助推,而这也是长期以来,业界认为水滴公司和轻松集团最终将选择合并的根本原因所在——IDG和腾讯都是两家公司的重要股东。

  2018年4月,水滴、轻松将合并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但遭到双方创始人的明确否认。如今,时过境迁,二者境遇悬殊进一步拉大,当轻松已经难称对手,对于水滴而言,合并或许已经变得更没有意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瑞众保险淮安中支积极参与2024年淮安保险业“3&#8 · 瑞众保险淮安中支积极参与2024年淮安保险业“3&#8 · 农银人寿亳州中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合宣教活动 · 农银人寿四川分公司全面启动2024年“3·15”消费者权 · 10小时不到支付60万元理赔金,中信保诚人寿收到客户真 · 一场暖心的保险服务,一面饱含农户谢意的锦旗 · “助力乡村振兴 筑牢共建实效” 平安产险张家界中支开 · 应对雨雪冰冻灾害 平安守护企业安全 · 助力乡村振兴,“消费助农”平安在行动! · 种植保险新基调:湖南平安产险与湖南大通湖农业公司达
保险秘书
最新文章
 聚焦百姓
 人物特写
 保险知识
 保险股

Copyright © 1997-2018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保险公司 | 股票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写 | 保险知识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 基层信息 | 配资 | 百科 | 证券 | 上市公司 | 股市 | 港股 | 银行 | 基金 | 理财 | 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