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百姓为什么对“养老金”失去信心
[ 社保园地 ] [ 2005年12月6日 ] 编辑整理: [ 中国保险网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92.1%的受访者对自己“走不动以后”的生活感到焦虑,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的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

  养老信心缺乏的启示

  围绕养老金收支的巨大缺口所做的分析,对于解释问题的产生非常有益。但在我看来,这个解释对于全面把握“养老信心失于何处?”仍有不足。人们对养老资金问题的担忧,实质是对其背后包括养老保障制度在内的制度环境本身的担忧与顾虑。

  为什么总是在用在职职工的养老金去支付当期退休金,导致养老资金缺口持续膨胀?根本原因是国家养老保障投入不足的制度问题,也即,国家对那些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退休职工的巨大历史性养老欠账,没有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得到及时填补。显然,这种社会保障的国家责任,如果一天得不到落实,对于养老,人们就不会有一个坚实的制度性信心基础。

  进一步看,其他与养老没有直接关系的制度安排,同样也是支撑养老信心的重要制度环境,比如医疗制度、教育制度。很明显,如果让广大公众在基本健康、基本教育上,不会因个人经济原因而“小病扛大病拖”、不会由于交不出钱而失去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人们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指数一定低不了。 湖北省沙洋县张贵峰

  缺乏信心的根源是什么

  这个调查结果给我们一个提醒,因为它关系到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老百姓幸福生活的稳定,这个结果折射出来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惊醒。

  其一,现在没有给人们树立一个值得信服的养老金发放榜样。老百姓是最讲究实惠的,你不让他看到现在的优越性,而把未来说得再天花乱坠,他也难以相信,因此把现在的养老金发放工作做好是取得老百姓信任的最根本的保证。

  其二,养老金缺乏相应的保障监督机制。“我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养老保险。”之所以有这种心理,和现在管理上存在的腐败有关,建立透明机制是养老金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老百姓交的钱让老百姓看到怎么管理、怎么流动、怎么运用,老百姓才能放心。

  其三,养老金缺乏国家财政基金支持。社会是发展的,而交的钱是固定的,将来的养老金能否和当时的社会合乎节拍让人担心,这种担心暴露了养老金制度缺乏国家财政基金支持的弊端。国家应该有全民养老基金作后盾,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养老金的发放数额。河北省冀州市殷建光

  缘于福利属性的消解

  在我看来,公众之所以普遍对靠养老金生活缺乏信心,原因就在于,本应该蕴含在养老金中的福利属性,正在被弱化和消解。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养老金缺口已经创下2.5万亿元的天文数字,照这样下去,将来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导致上亿人缴纳了养老保险费,退休以后却领不到养老金。近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一面是养老金的缺口越来越大,一面是养老金的福利价值的弱化,老百姓又怎么能不产生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这样的朴素的想法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占中国人口60%的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加入社会养老体系之内;在城市,至少有一半游离于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覆盖面如此狭窄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样也极大地消减公众对养老金的信心。

  这种信心的丧失实际上表明社会保障机制在某种程度上的失灵,它必然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值得警惕。 南京日报社单士兵

  拿什么使晚年活得体面

  通过改革,届时我们能拿到足额的养老金,但这不过是仅能保证基本生活,要想过得“稍有面子”是不可能的———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在职时工资还不到4000元,那么15年以后拿到的养老金就肯定在千元以下了。试问,现在,包括10年以内城镇职工有多少人能达到月薪4000元呢?再说,20年以后的物价将维持在什么水平,又岂是现在能够预测的?

  美国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对我们或可借鉴———美国人养老主要靠个人攒钱,途径是买房养老———通常的做法是:美国人一般在壮年的时候,靠银行贷款买一座大房子,每月还贷,等到了晚年,把大房子卖了,多年投资,一朝收回,再换一座小房子,这样一来,每月还贷的钱就等于我们现在交付的养老保险金了。

  这或许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解决现在年轻人将来的养老问题,而且对缓解我国现在和将来的巨大养老金缺口问题,也可能功莫大焉。

  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房价高不可攀,即使贷款买了,也是严重透支将来的消费能力,甚至等老了把房子卖了,贷款还没还完。 


   东方早报/张贵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保险案例
保险法规
百姓资讯
产品速递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