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时讯 | 保险专题 | 资料中心 | 百姓保险 | 产品大全 | 人才市场 | 黄页 | 博客 | 论坛 | 咨询 | 投诉 | 导航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中国保险网广告位

别让改革成为变脸游戏 养老保险改革怎样突围
[ 社保园地 ] [ 2005年12月6日 ] 编辑整理: [ 中国保险网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将调整已执行了8年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即做小做实个人账户、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等。这无疑将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原有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压力。但如何保证这一体系更加透明和可持续,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仍面临四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缺乏操作中的透明度;二是改革方向及成果缺乏必要的普及性宣传;三是人们对目前养老保障的潜在危机缺乏应有的知情权;四是我国养老保障缺乏雄厚资金积累,可持续发展乏力。 

  不解决好“四个缺乏”问题,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只能是一场掩耳盗铃式的制度变脸———面目虽异、身行依旧。 

  国家人口研究中心预测,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老龄化率的持续上升期也将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转变的关键时期。选择正确的养老保障模式,既可为潜在的老龄化危机提供一种防范机制,也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目前,中国实行的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制度设计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由于改革之初没有解决转制成本,导致现在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上还是一个现收现付的体系。根据国际上的经验,一个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是支撑现收现付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条件,而正在加速迈入老龄社会的中国正在丧失这一条件。2001年以来,在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中,参保人数平均增速为4.04%,已经低于离退休职工人数的平均增速6.64%,现收现付体系已越来越难以为继。城镇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既涉及到转制成本谁来支付的问题,又纠缠着“代际正义”,掌握着资源分配权力的政府,一定要以谨慎、公正和对每一代人负责的态度来进行改革。为此,笔者建议: 

  首先,做实个人账户非常必要,但它同时应意味着从明年开始,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得再挪用个人养老账户里的资金,这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明确的说明。而且,只有8%的个人账户规模将对职工退休后的养老起到多大作用,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其次,做实后的全国个人账户资金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如何对它进行增值保值,减少资本运营中的风险,将是摆在政府眼前的一大课题。从目前来看,全国社保基金的账户回报率远远低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边际回报率,同样也低于各种投资总额的回报率。 

  第三,政府应对历史欠账主动买单,从现有财政收入、国企利润和国有股份转让或减持收益中,安排资金弥补历史欠账;即使无法短期实现,也应先以法律形式确认,并确定时间表;而对于养老金体系建立后形成的拖欠,则应以法律手段,明晰责任并设立惩罚机制。 

  第四,逐步取消退休的身份年龄差别,女性一律55岁退休,男性一律60岁退休,尔后再逐步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拉平至60岁。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提高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少基金缺口200亿元。 

  第五,国家养老保障制度带有强制性质,个人缴费带有纳税性质,它直接涉及到上亿人未来生计,涉及到社会不同群体及代际的财富再分配,目前仅通过行政部门的关门决策,就做出一项重大政策调整,显然存在着程序上的瑕疵。因此,只有人大通过法律形式,才可以对涉及到养老保障制度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整和管理。 

 
  中国财经报 
    龚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保险案例
保险法规
百姓资讯
产品速递

Copyright © 1997-2024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