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写 | 保险知识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保险知识 > > 正文

监管反诈进行时!重拳切断“人伤黄牛”获利链条

[ 2022-05-11 16:39 ]   来源:[ 网络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伤者证明材料模板雷同”“伤者对伤残鉴定完全不知情”……种种“迹象”表明,车险理赔被“人伤黄牛”盯上了。5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随着有关部门不断打击虚假伤残骗保行为,2021年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地区伤残赔偿人次和致残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不过,在监管重拳出击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险企也需要进一步在承保、理赔端把好风控关。

  业内人士表示,“人伤黄牛”频频造假成为车险人伤赔付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成因,因此在监管重拳出击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险企以及整个保险业可以通过科技赋能来提升反保险欺诈效能,降低识别诈骗的成本。

  车险理赔率降下来了!监管反诈进行时

  近年来“人伤黄牛”欺诈风险日益凸显,监管正频出重拳切断“人伤黄牛”获利链条。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的一份《全国车险涉人伤理赔风险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2021年,银保监会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打击虚假伤残骗保行为,涉案金额近亿元,理赔风控成效显著。

  2021年伤者致残率首次降至12%以下,赔款占比首次出现下降。2018-2021 年,车险涉人伤已决赔案中的伤残赔偿人次和案均赔款整体呈上升趋势。

  具体来看,2021年,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地区伤残赔偿人次和致残率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上述四地区车险共发生涉伤残赔偿22.3万人次,同比下降9.7%。此外,上述四地车险伤者致残率也呈下降趋势,比如安徽伤者致残率由2020年的17.1%降低到13.15%。

  在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看来,近年来,监管部门会同公安、司法部门打击“人伤黄牛”成效明显,这对于防范和打击保险欺诈,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保险市场健康秩序、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保证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人伤黄牛”又称“司法黄牛”,活跃在交通人伤事故的处理理赔过程,这边收取高额代理费甚至用少量资金买断伤者的赔付,那边通过造假向保险公司“狮子大开口”索赔,然后将大部分保险赔偿金纳入私囊。

  一直以来,监管对“司法黄牛”的整治呈高压态势。2021年11月30日,司法部办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涉及保险理赔司法鉴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涉保司法鉴定中“司法黄牛”暗箱操作。

  多地银保监局、行业协会也频频提示消费者,谨防“人伤黄牛”侵害自身权益。厦门银保监局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人伤黄牛”通过低价买断交通事故伤者索赔权或包办索赔牟取不正当利益、骗取保险赔款的风险。常德市保险行业协会提示消费者,切勿轻信医院、法医鉴定所、修理厂周边蹲点的所谓“索赔代理”,切勿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出险信息。勿因贪小便宜,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人员缺位、制度漏洞为“人伤黄牛”提供温床

  由于车险伤残赔案定核损高度依赖鉴定机构提供的伤残鉴定证明资料,一些非法牟利者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对于“人伤黄牛”活跃在车险市场,保险专业律师李滨分析表示,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可能还是存在车险相关承保、理赔的规则不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情况,便有了主观上存在尽量让保险公司多承担责任的这种情感和趋势。此外,也有经济利益的诱惑,就会引发相关主体逾越充分理赔与保险欺诈和保险诈骗界限的情况发生。

  “‘人伤黄牛’之所以能够‘得手’,主要是因为,一是司法鉴定人员没能严守职业操守;二是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给了相关人员进行黑箱操作的可能;三是保险公司承保理赔工作不到位。”李文中如是分析。

  “人伤黄牛”一方面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频频造假成为车险人伤赔付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成因。此外,诚实守信用的车险消费者的利益也可能受到损失,李滨认为,保险公司被欺诈或诈骗后,要承担客观风险所造成客观损失,风险责任以外的责任,这可能会导致保险公司将本应较低的保费进行提高。

  对于打击“人伤黄牛”的必要性,车车科技CEO张磊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居高不下的赔付率将直接影响保险业的盈利水平、运营效率及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加强风险管控是控制赔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通过识别风险,进行制度化管控,也能有效引导和规范保险交易及其相关行为,最终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筑牢车险反诈“围墙”

  对于“猖獗”的“人伤黄牛”,险企如何从源头把好销售、承保、理赔全流程的风控关口,防止车险骗保情况的发生?

  当前,通过运用科技赋能助力车险市场防范保险欺诈,顶层设计不断为险企指明方向。2020年,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通知》。2021年12月,《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强化保险科技价值赋能,更好地识别、控制和处理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多家保险公司筑牢反欺诈“围墙”、提高反欺诈效率。比如众安保险采用多方位的风险调查,并在系统中嵌入疑似风险人员记录、标识和筛查功能,起到实时提醒的作用;另外,针对特定的案件专项排查,多方面措施并行,提高反欺诈风险的事前识别与预警。

  此外,也有保险科技公司参与其中。张磊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车车科技的车险AI智能风控系统可在承保端和理赔端等多个场景助力保险公司识别风险并减少损失。在承保端,通过风控前置,帮助保险公司筛选风险,减低损失;在理赔端,帮助保险公司预防欺诈行为。

  各地监管部门也在通过持续推进车险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2021年7月,厦门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正式上线了车险信息平台理赔实名认证服务项目。该服务可在车险理赔环节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伪造保险事故或“人伤黄牛”通过造假骗取保险赔款。

  对于科技赋能更有效地“直达病灶”,有效防范车险理赔环节中的“人伤黄牛”,李文中认为,保险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车险骗保案件的主要特征,建立重点关注客户数据库和车险承保、理赔风险预警系统。在销售时尽量回避那些存在较高骗保风险的客户;在承保和理赔时能够根据案件信息及时向承保理赔人员发出存在诈骗风险的预警,使核保核赔工作更加深入细致。

  那么,下一步又如何通过多方力量齐力构建车险反诈天网?李文中表示,首先,保险监管部门根据保险业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监管规则,要求保险公司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反车险欺诈的力度;其次,司法部门要不断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使鉴定更加阳光、透明;再次,保险行业协会要不断更新车险反欺诈工作指引,协调各家公司实现反欺诈信息共享;最后,保险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保险消费观和法治观,不参与保险欺诈并坚决反保险欺诈,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守护金融安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科技之家潮红网 · 华贵保险开展“金融消保在身边 保障权益防风险”消费 · 【湖南平安产险3.15宣教】 金融知识下乡,共产党员在 · 泽良律所何青思律师编著《保险拒赔诉讼实务》正式出版 ·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这些变化您知道吗?账管家带您了解! · 一眼心动重庆城!重庆全民赏花季拉开序幕,十里春色描 · 段家楼网络小说暨动漫影视剧开机仪式成功举办 · 北京马拉松活力开跑 中国人保全程护航 · 福建长汀一民企被断电瘫痪一年,事实直指地方行政执法 · 精益求精、品质至上,山东朱氏药业集团化妆品战略成效 · 三大功能相结合,朱氏药业功能性输液器研发取得重大进
保险秘书
最新文章
 聚焦百姓
 人物特写
 保险知识
 保险股

Copyright © 1997-2018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保险公司 | 股票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写 | 保险知识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 基层信息 | 配资 | 百科 | 证券 | 上市公司 | 股市 | 港股 | 银行 | 基金 | 理财 | 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