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返回中国保险网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社保资讯 > > 正文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综述

[ 2022-10-17 11:20 ]   来源:[ 百度网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行走齐鲁大地,感受时代脉搏。

  十年巨变激荡人心,非凡成就凝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亲临山东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山东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山东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锐意进取,克难攻坚,以诸多“全国率先”“全国首创”“全国品牌”的山东作为与担当,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指示要求转化为齐鲁大地的生动民生实践。

  一项项成绩、一组组数据,映射出10年来山东人社事业的辉煌发展,振奋人心的答卷,托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一头牵连着千万家庭,一头牵连着社会经济,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局势稳定。

  这是令人瞩目的成绩。

  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省就业人数超过55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20万人,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左右。2016年以来,山东就业创业工作3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创业大学建设、稳就业组合拳等工作做法先后两次入选国务院大督查典型经验。首创的“就业扶贫车间”扶贫模式列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典型案例;以工代训、“稳就业24条”等政策举措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担保贷款、稳岗留工等多项工作在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这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山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对就业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对稳定就业大局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连续5年召开全省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省政府建立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机制,每年制定工作要点,协调推进全省就业工作;省政府先后制定实施30多个促进就业政策文件,加快构建起普惠共享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先后出台稳就业24条、保居民就业34条、三保10条、灵活就业20条、强化就业优先10条、重点群体就业20条等“硬核”举措,以有力的政策供给稳定就业大局。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通过减免社保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发放就业补贴等方式,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添活力。2021年度,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亿元,惠及16.2万家企业,稳定就业岗位543.9万个;发放以工代训补贴20.1亿元,惠及企业5.3万家、企业职工145.7万人。

  这是不断优化的进程。

  “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这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我想今年组建一支电商团队,引进羊肚菌等食用菌新品种,建设示范种植大棚,建立农民合作社,发展新型农业,带动村民一起脱贫致富。”油伦贺——山东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五届“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大学期间,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感召下,油伦贺积极投身到创业大潮中,2021年直接吸纳就业36人,带动就业1200余人。

  山东深入实施“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统筹就业创业资金,落实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20多项政策,支持各类群体就业创业。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2020年以来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量持续居全国前列。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5个、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40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156家,培育建设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20家,连续举办6届山东省创业大赛,创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坚持向发展要岗位,山东加快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培育壮大十强优势产业和“四新”经济,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同时,就业空间不断拓展,就业选择不断增加。全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为24.9:33.4:41.7,第三产业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城镇就业人员比重上升到60.7%,城乡就业格局持续优化。

  这是汩汩暖流的传递。

  在齐河黄河大桥出入口,姚传金正在对往来车辆进行防疫检查。因为企业改制,2019年姚传金失业,而之后的一场车祸造成他右手残疾,3年来靠四处打零工维持生活。今年6月,姚传金终于有了新的工作岗位——交通卫生防疫检查员。如今的姚传金心里非常踏实:“在网上看的齐河县发布的2022年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通告,从6月1号开始上岗的。给我们缴纳保险还能有稳定的收入。”山东面向就业困难群体,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创设160万个左右城乡公益性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梅建华说。

  山东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聚焦劳动者就业创业需求,完善支持政策,完善服务体系,织密就业“经纬线”,优化就业生态,打造有温度的就业服务品牌,帮助劳动者顺利就业、尽早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行动计划,加大基层就业、专场招聘、培训服务和困难帮扶力度,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左右。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公共服务三项行动计划,全省农民工总量达到2335万人。实行“基本+专项+特定+急难”的“四位一体”就业援助模式,对就业困难人员优先扶持和重点帮扶,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社会保障是“安全网”,也是“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更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遵循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围绕加快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敢作为,社保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扛牢责任担当,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全国社保制度改革探路。2013年,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2014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务员参加工伤保险,2017年实现公务员参加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2015年,在全国第一个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率先启动参保缴费和养老金发放工作。2020年,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为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3月21日,山东作为第一批省份顺利完成全国统筹信息系统部省对接。

  全覆盖,让群众享有基本保障。

  寿光市洛城街道的韩女士经营一家快递公司,有几十位快递员工,公司之前为全日制用工人员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部分非全日制用工人员无法进行投保,这让韩女士陷入担忧之中。2022年,潍坊市要求流动性大的基层快递网点可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为保障快递从业者权益,寿光市社保中心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摸清基层快递单位和人员底数,并深入各快递企业开展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保政策宣传。

  获知这一消息的韩女士,马上来到寿光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窗口,为公司基层快递网点从业人员办理了工伤保险登记,“这是利企利民的好政策。对我们公司来说,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快递员来说,有了安全保障更能提高工作积极性。”韩女士高兴地表示。

  近年来,山东深入开展全民参保计划,开展“社保政策你我他”集中宣传解读活动,实施“政策找人”专项行动,精确分类、精准施策,着力推进法定人群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山东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总人数分别达到3226.7万人、4614.1万人、1542.7万人、1921.9万人,较2012年分别增加1163.5万人、212.9万人、532.9万人、582.3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1%、0.5%、4.8%、4.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

  涨待遇,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自十八大以来,山东连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自2016年起连续7年同步安排、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多次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60元提高至160元,增幅166.7%。全面完成社会养老保险扶贫任务,扎实做好巩固拓展社会养老保险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办工作,落实“动态清零”“即时帮扶”要求,实现参保覆盖、保费代缴、待遇发放三个“一人不漏”。连续提高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稳步提高工伤定期待遇水平。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更便捷,让社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

  “以前都是俺儿媳妇拿着手机帮我认证,现在不用了,直接就把钱打到银行卡上了。”提起自己养老金的发放,邹城市后八里沟村的村民宋光法为“静默认证”的创新模式点赞。

  现场排长队人工认证、手持报纸拍照认证……养老金领取认证曾是老年人的烦心事、操心事。山东创新推行养老金领取“静默认证”模式,用科技赋能民生,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待遇领取人员的全方位行为轨迹分析,动态判断其生存状态,寓认证于无形,群众“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扰”,在全国率先实现养老金领取“免申即享”,让老年人生活更有品质、有尊严。

  2018年以来,山东积极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腿,大幅提升社会保险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推行告知承诺制,办事材料进一步“瘦身”。推出“社会保障”“员工保障”等打包办事项,大幅减少了办事群众跑腿次数和需要提交的材料。建立“好差评”制度,将170余个社保服务事项实现全省统一、规范化办理,让企业群众办事“不迷路”。实施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大力推行“一网通办”,网办省级事项比率提高到97.3%,全程网办事项达75项。完成与各类政务平台对接,实现失业金申请等27个事项“跨省通办”,职工参保登记等21个高频事项“全省通办”。

  人才聚,则事业兴。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着眼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宏伟目标,把人才工作投放到恢宏的治国理政整体战略格局中,从顶层设计上对党和国家人才事业进行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重大战略谋划和实践推进,走出了一条与当代中国国情高度适应、与发展模式深度契合、特色鲜明的人才开发之路,我国人才工作取得显著历史性成就。

  山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聚力加强人才引育创新,以更加积极的举措发现人才,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使用人才,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努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让海岱齐鲁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创新制度,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顺应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强化人才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引领,不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塑造政策体系“新优势”,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工作地方立法走在前。山东是全国第二个人才工作地方立法的省份,《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自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立法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工作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打造人才政策“四梁八柱”,出台“人才改革22条”“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新形势下引才用才18条”“人才兴鲁32条”,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聚焦高层次人才,出台院士服务保障10条,将海外学术机构院士纳入聘任院士服务保障范围,全省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21位。组织开展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泰山学者攀登专家项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评选,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超过4500人。聚焦青年人才,出台“集聚高校毕业生来鲁创新创业10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4条”,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修订出台《山东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创新完善符合博士后研究人员特点的管理制度。统筹省级博士(后)生活补助政策,出台《山东省有关博士(后)生活补助核定发放办法》,吸引集聚更多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来鲁创新创业。面向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人才,量身制定“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9条”“乡村人才振兴20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12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破“藩篱”、释“活力”、增“动能”,为各类人才在山东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施全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倍增计划,每年举办“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超过100场,全国名校学子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放飞青春梦想。

  破除桎梏,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过去我是一名土专家。今天,我的身份变了,成为我省首批农民农艺师。”2018年12月29日,在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证书发放现场,利津县北宋镇的佟福兴拿到了“东营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成为全省首批领到职称证书的职业农民之一。从1990年开始从事食用菌种植,到如今走上食用菌菌种研发、销售、技术推广、培训道路,佟福兴说,“我知道这是对我技术的肯定,今天拿到这个职称证书,和之前的都不一样,格外高兴。”

  体制机制是影响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根本性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之举。基层急需人才,同时也是人才大有可为的沃土。山东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中突出基层导向,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完善“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制度,制定专属乡村教育、医务人员的职称制度,建立基层人才职称“直评直聘”制度,对在基层工作10年、20年、30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直接申报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山东不断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面下放高层次人才招聘权、岗位设置权,对招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或博士的,取消事前审核,实行事后备案。出台特聘办法和特设岗位办法,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拓宽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空间。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截至2021年底,动态调整43个职称系列的评价标准条件。在全国率先将人才评价权、聘用权下放给高校、科研院所,全面实行“自主评价、按岗聘用”。在59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双自主”改革试点,人才自主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单位自主用人,职称不与岗位聘用硬性挂钩。服务“四新”经济,在青岛、东营等5市开发区(高新区)开展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专业职称试点。

  让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到一流回报。山东通过深入开展督导调度、广泛进行政策解读培训、试点下放高层次人才认定权等措施,不断释放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红利”。在全国率先出台《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意见》,构建起全新的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体系。

  锻造工匠,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召唤大国工匠。山东大力培育技能人才,出台《关于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技能人才成长机制。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50万人,位居全国前列。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激发人才活力。在全国率先探索从高级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率先明确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级技校或技师学院全日制毕业生在应征入伍、职称评审、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就业创业扶持等方面分别按照相当于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在工程等8个领域率先推进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贯通互评”。设立企业特级技师岗位,按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待遇,不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水平。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19年成立全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济宁技工教育集团。大力开展“技能兴鲁”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让技能人才在实践实战中淬炼提升。

  优化环境,倾力打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招引人才本来就要‘门当户对’,我们公司又亟需‘高精尖’人才,现场招聘不仅费钱费力,还招不到想要的人。现在有工作人员专门到公司,指导我们网上填报岗位需求,这样不仅省钱省力,而且人才能通过更多渠道看到招聘岗位,招贤纳士简单不少。”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人事招聘李主管说。为帮助辖区企业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济南市历下区人社局广泛发动多方力量,深入企业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宣传政策、了解需求、指导填报,依托“济南人才网”单位数据库,掌握辖区企事业单位人才情况。综合运用“平台填报+邮箱接收+手写记录”方式,面向“高精尖”等6类人才,深挖岗位需求信息,力求精确高效,全面覆盖。

  栽下梧桐凤自来。山东聚力打造优质人才生态环境,打造贯通省、市、县三级的服务窗口体系,提升“山东惠才卡”服务品牌,整合提供交通出行、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43项“绿色通道”服务,电子卡普及率超过90%,推行全过程人才专员服务模式。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全省通办”。以青年人才补贴、惠才卡申领为重点,探索推行“无形认证、政策找人”,为符合条件人员主动兑现待遇、制发惠才卡。

  2021年,“中国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这是全国第20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启了山东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新起点。山东把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举办首届全省人力资源服务大赛,建成烟台、济南等2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和21家省级产业园区,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2家国家级产业园的省份,省级园区实现16市全覆盖。

  山东人事考试服务制度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在全国发布《人事考试考务服务规范》地方标准,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全国首家获得认证的省级人事考试机构。

  2022年7月22日,在昌乐县朱刘街道“老杜工作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调解员杨灵昌通过电话了解到了一起劳动纠纷。他介绍说,“我已经做好了电话记录,承诺在3个工作日之内给出答复。接下来,工作室会派专人全程介入这起纠纷,对劳动者和企业开展调查、调解,尽力把这起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老杜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是昌乐县依托朱刘街道人社所所长、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中队长杜介勋这一先进典型,充分整合部门资源,专门进行劳资纠纷调解、各类矛盾化解的工作团队,也是为群众解忧纾困、维护社会稳定的维权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关系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常,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取得实效,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方式、手段不断创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频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劳动关系工作实现由单兵突进、注重治标向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转变。

  让和谐从源头开始。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省、市、县三级均成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评价标准,发布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标准,制定《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业园区评价管理办法》和20余项联合激励措施,选育并举、动态评价。以济宁市开展全国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并在全省推广“和为贵”多元预防调解机制等多项经验做法,打造和谐劳动关系“齐鲁样板”。

  在2022年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山东省作经验交流发言,山东省19家企业、2个工业园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工业园区,这是山东省持续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持续优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科学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推动建立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全力为广大劳动者保好驾、护好航。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十二条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把2.6万人纳入发放意外伤害保险补贴范围。山东率先在省级层面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全省16市累计签订电子劳动合同98.55万余份,覆盖3万余家企业。

  优化劳动人事争议办案流程,让群众维权提质增效。山东深化仲裁要素式办案方式改革,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劳动者维权新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做法入选全省“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推行“互联网+调解仲裁”,创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模式。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方针,积极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充分发挥“金牌效应”,全面提升预防调解效能。2022年,全省共有5家基层调解组织受到人社部等4部门通报表扬,受表扬基层调解组织数量居全国第一方阵。

  用心解决农民工兄弟的“忧薪事”。山东率先制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出台《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办法》《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问责办法》《监管平台管理办法》《协议银行管理办法》,健全根治欠薪政策保障体系。率先建成省级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推行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管理、银行代发管理、预警监测、失信惩戒等一体化监管,实现农民工工资支付智慧化管理,推动根治农民工欠薪工作由被动“清欠”为主动“防欠”的转变。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冬季攻坚行动、护薪行动,着力化解历史欠薪积案。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东风浩荡满目新,砥砺奋进正当时。山东人社系统将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气神走在前、开新局,以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理念促工作、攻难关,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抓落实、求实效,以慎始慎终、慎小慎微的态度防风险、守底线,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再创辉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科技之家潮红网 ·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综述 · 湘潭十年来的人才与社保工作 · 社保卡上的钱可以取出,有社保卡的人不要错过 · 中新网 APP:珠海“跨境一体化”涉澳社会保障服务签约 · 澳门居民和赴澳务工人员跨境集成办社保 · 全国社保覆盖面超过两千万人 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 · 社保养老有断缴要如何处理呢? · 多个省市再次发布通知,将全面推行长期护理险 · 杭州“拼社保”时代终结 红盘区的社会保障制度 · 西安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2022具体有什么变动?
保险秘书
最新文章
 聚焦百姓
 人物特写
 曝光台
 保险股

Copyright © 1997-2018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

企业资讯 | 汽车 | 科技 | 消费 | 教育 | 房产 | 游戏 | 商机 | 保险公司 | 股票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写 | 曝光台 | 保险股 | 保险理财 | 行业资讯 | 海外动态 | 中介园地 | 保险数据 | 保险案例 | 车险资讯 | 社保资讯 | 产品速递 | 财经新闻 | 保险评述 | 基层信息 | 配资 | 商讯 | 证券 | 上市公司 | 股市 | 港股 | 银行 | 基金 | 理财 | 债券 |